三艘船離開了廣州港,出了珠江口之后,卻沒有向南,而是折向了東邊
原本,離開廣州港時,馬六甲使者納吉還讓哥倫布他們等等呢。因為,他們要的勘探和冶煉錫礦的工匠還沒到。
大明朝的工匠真悲慘,跟個奴隸似的。當收到馬六甲蘇丹馬哈茂德請求支援幾個勘探和冶煉錫礦的工匠的國書后,都沒用等京師的批準,主管廣州市舶司朝貢貿易的廣東布政司衙門就直接做主答應了下來。
不過,廣東布政司下面并沒有此類人才,也沒有成規模的錫礦。但是,廣東行省隔壁的廣西的平樂府今廣西賀州市一帶卻是大明最重要的產錫地區。
廣東布政司和廣西布政司不太熟,但是和兼任兩廣總督和廣東巡撫的陳金熟悉啊。于是,廣東左布政使沈銳,直接拜托陳金去平樂府弄幾個勘探和冶煉錫礦的工匠。
陳金身為兩廣總督,雖然并不插手地方具體政務。但是,名義上依然是兩廣官員的上司。因此,去平樂府要幾個工匠還是沒問題的。于是,陳金一口答應下來。為此,納吉還送了陳金好幾顆大號的珍珠。身為海洋國家,馬六甲別的不多,珍珠還是不缺的。而倒霉的工匠,毫無發言權,就直接被老爺們給賣了。在大明文官看來,工匠不過是一群做工的奴仆而已,說送就送
不過,從平樂府弄幾個工匠來沒那么快。一套流程走下了,估計要好久。所以,納吉還得多等一段時間。同時,納吉也希望哥倫布的船隊能等等他,等他一起返回馬六甲。
但是,哥倫布的船隊是另有任務的。他們的任務是啥呢原來,馬林在出發前,要求哥倫布船隊前去尋找東番島也就是后世的臺島。
找臺島干嘛自然是想在島上設立一個貿易中轉站啊
眼下的臺島,還沒有被開發,一片荒涼。大明王朝也不重視海上利益,主動放棄了東番島,把勢力收縮到了澎湖島上,主要是監視臺海航道。對于東番島,卻置之不理。
馬林一直無法理解,為何大明朝廷對東番島這樣一個大島嶼置之不理。你說不重視海島開發吧,瓊島早就開發了啊,明朝還設立了瓊州府。臺島比瓊島還大,西南海岸還多平原,非常適合搞開發。所以,馬林對此是非常不理解的。
不過,這倒也便宜了馬林。臺島的位置相當重要,這里直面大明胡建省,有利于和大明展開貿易。另外,從臺島北部出發,沿著琉球群島,還能抵達日本。而且,從這里去東南亞也非常方便。
所以,東番島簡直就是海上貿易的絕佳中轉站。也因此,荷蘭人在占據了臺島后,展開了繁盛的對大明和日本的海上貿易,很是繁榮了一陣子。要不是后來遇到實力強悍的鄭成功,荷蘭人的海上貿易也許會一直繁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