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威塞特的命令下,兩邊共40名長矛手,手持4米長的長矛,向那四個幸存的倭寇武士左右包抄過去
四十個長矛手,打四個倭寇,大家都認為穩了。然而,結果卻讓人大吃一驚
這四個倭寇武士,雖然身材矮小,但身法異常靈活。雖然那么多長矛捅過來,但他們不慌不忙地躲閃。仗著自己身高矮小,他們靈活地躲避著幾十支長矛的捅殺
而且,他們手里的倭刀非常鋒利,竟然砍斷了幾根長矛
“肥前一刀流”在斬斷了一名北海國水手的長矛后,武藝高強的藤田菊次郎順勢欺身上前,大喝一聲,并一刀抹在那名斷矛的水手脖子上,當場殺死了這名倒霉的水手
當戰斗結束的時候,哥倫布和孔泰吃驚地發現40名長矛手對付這4名倭寇武士,雖然最終把他們都殺了,可本方居然有3名水手被殺,5名水手被砍傷
“好兇悍的敵人”孔泰吃驚道。
“是呀,雖然身材矮小”哥倫布也點點頭。
這時,孔泰忽然想起,馬林在教他們漢語的時候,順嘴提過一句對付倭寇武士,最好用槍,或者是板甲騎士。當然,馬林沒有說,鴛鴦陣也很適合。但他沒搞鴛鴦陣這種東西,也就沒必要提了
用槍不用講,剛才的戰果證明了一切。而板甲騎士,本身武藝也很厲害,而且板甲可以抵擋倭寇的刀,可以大占上風
而威塞特,也總結出了一點那就是,打倭寇時,火槍手們必須槍口稍微下壓,不然打不中畢竟,對方有點矮
要知道,在日本后世大力推行喝牛奶長高高的政策之前,日本人身高的確不高。即使是抗戰時期,日軍士兵雖然生活條件不錯,但身高一般也只有1米6幾。而且,是1米6小幾居多。如果有身高一米七幾甚至一米八的鬼子別猜了,那是朝鮮鬼子
看著三名死去的水手,孔泰頓時有些頭大。那5名受傷的水手倒是好說,因為,船上準備了大量的金創藥、酒精和紗布。刀傷看著恐怖,但只要不砍到要害或血管動脈上,并且做好消毒,保證不感染,其實沒什么大事。
幸運的是,受傷的5名水手,雖然傷口很深,其中一人還被鋒利的倭刀削掉一塊肉,可卻沒傷到要害。在經過緊急處理后,只要休息一段時間就沒啥事了。但當場被砍死的三位倒霉蛋,就沒法子了
于是,孔泰決定,按照馬林軍中的辦法火化,把骨灰帶回國
事實上,基督徒并不流行火化,而是推崇土葬。但是,孔泰曾聽馬林解釋說如果船隊帶著裝有死人的棺材回國,半路上很容易滋生瘟疫。一旦滋生瘟疫,船上其他人也跑不掉
所以,為了不讓死人妨害道活人,馬林的態度是戰死者火化,帶骨灰回國安葬或者,就地土葬而且,馬林給每個士兵自己選擇的權利,選擇自身戰死后火化帶骨灰回家還是就地土葬
大多數士兵都選擇了火化帶骨灰回家,因為,士兵們相信,回到家,靈魂才會得到救贖
就在孔泰發愁的時候,那50多名逃命的難民,在一位50多歲的老者的帶領下,來到了哥倫布和孔泰面前
只見那位老者來到身穿華服的哥倫布和孔泰面前,彎腰作揖道
“老朽劉老根,代表雞籠村的幸存者,寫過兩位大人的救命之恩了。”老人用的是不太熟練的大明官話,但孔泰也能聽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