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內心已經作罷,但第二天的早朝,小皇帝還是把工部的一干官員狂噴了一頓,讓滿朝文武都有些愣。
“曾尚書曾鑒,你們工部是如何當差的區區一桿火銃都仿制不出來,真是尸位素餐啊”
曾鑒被小皇帝噴得有點懵不是該大臣們噴你在皇城打炮的事情嗎怎么扯到老夫頭上了老夫只想打個醬油啊
同時,那些打算繼續噴小皇帝的清流言官們,也被小皇帝這一手給鎮住了。
事實上,朱厚照就是故意的。他知道,自己在皇城打炮的事情確實荒唐,免不了要被清流文官們噴上一段時間。所以,他決定轉移大家的注意力。然后,老實巴交的工部尚書曾鑒就無辜躺槍了
小皇帝噴完不過癮,還讓人拿來一桿火繩槍,讓太監送到曾鑒手里,然后繼續噴到
“你看看,就這么簡單的一桿火銃,工部上下居然沒人能制造出來曾尚書,這難道不是工部之恥”
曾鑒一臉懵逼地捧著那桿火繩槍,也沒看出這桿火槍有啥特別之處啊。要說和大明火銃有啥區別,大概就是槍管好細長。不過,曾尚書也不懂技術啊
雖然是工部尚書,可曾鑒也是正兒八經的儒生啊。之所以擔任工部尚書話說明朝除了儒生,有墨家子弟當官嗎外行領導內行,在儒家一家獨大后,不是很正常嗎
所以,老曾看不出這根槍管有啥稀奇之處,滿朝文武看著那根長鐵管,也不覺的有多難啊
事實上,滿朝儒學門徒,又不是沒見過細長的鐵管銅管。不過,他們不懂火槍開火,火藥爆燃的力量,需要非常結實的鐵管。而明朝的鐵管和銅管,多半為鐵皮或銅皮卷制而成,根本沒啥抗壓能力。
但滿朝的儒生都不懂啊,于是,他們也附和道
“曾公,看來工部需要內部整頓一番啊必是工部有人尸位素餐,不然,區區銃管,還能造不出”
滿朝儒臣一致認定肯定是工部里面的關系戶太多了,需要清理一番。不然,何至于一根鐵管都造不好
可曾鑒作為工部尚書,比其他儒臣還是要懂得多點的。畢竟,他很清楚,昨天跟著一起去西山大營的,可是工部軍器局的一群老鐵匠,最是擅長打造火銃。他們說造不出,肯定有理由。
但是,在眾位外行大臣面前,他也不好駁大家的面子。于是,他只能順著大家的意思說
“多些眾位同僚的提醒,鑒回去后一定整頓工部,清退尸位素餐者,給陛下和各位大人一個交待”
不過,內閣大學士王鏊昨天可是親歷現場的人,自然知道此事沒那么簡單。于是,他出列道
“陛下,此事怕是沒那么簡單。昨日同去的鐵匠可都是工部手藝最好的火銃鐵匠,他們說難,必然有其原因”
“王閣老,這話下官就不愛聽了。區區一根鐵管而已,很難造嗎以下官看,還是工部需要整頓一番”一名清流官員站出來反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