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瑞典求救的使者抵達呂貝克和漢堡后,兩個漢薩城市的官方態度顯得很曖昧。畢竟,他們已經被丹麥收買了。而且,馬林也和他們打過招呼。
不過,他們還是給瑞典使者做出了暗示這事解決的關鍵,還是在馬林身上
問題很明顯,丹麥之所以敢放心大膽地攻擊新成立的瑞典王國,就是因為瑞典王國的貴族們腦殘,沒收了馬林在收益很高的法一倫銅礦的一半的股份。
而這,直接導致瑞典王國同馬林的關系降至了冰點。原本,馬林的北海國可是瑞典的盟友。即使暫時解除了軍事同盟,可若有戰事發生,瑞典向北海國求援,也是可以的。畢竟,大家關系那么好,馬林還在瑞典有重大利益
可是,就因為瑞典貴族們貪圖法一倫銅礦巨大的利益,利益熏心之下,做出了把馬林踢出局的不明智決定。正是因為如此,丹麥人才敢放心大膽地進攻瑞典的。
事實上,瑞典人,包括呂貝克人和漢堡人都不知道,即使瑞典貴族們沒有剝奪馬林的一半銅礦股份,馬林也會算計他們的。畢竟,瑞典太強大,對馬林并沒有好處。
只是,如果瑞典貴族不剝奪馬林法一倫銅礦的一半股份的話,馬林可能會很為難因為他會找不到跟瑞典人翻臉的借口,也沒有不出兵援助瑞典的借口
但法一倫超級大銅礦的巨大利益,讓瑞典國內的貴族們紅了眼。加上正好他們得知德意志諸侯們聯手打壓馬林,他們于是壯膽做出了剝奪馬林股份的準備。畢竟,法一倫銅礦的一半股份,每年收益很高的。此前,馬林一人獨占礦山一半的收益,而瑞典十多家大貴族卻只能瓜分另一半。這使得他們極為不滿,最終才做出了吞掉馬林的股份的不明智決定。而這,也給了馬林不支援他們的充分理由。而且,瑞典人也知道自己理虧。所以,這次求援,他們就沒求到馬林頭上
但事實上,馬林早就做好了充當調解員,調解這場戰爭的準備。因為,如果每人調解的話,丹麥會真的打敗瑞典王國,消滅瑞典的。瑞典以前又不是沒有被丹麥統治過,要是戰局太過不利,瑞典也未必不會投降丹麥。
所以,這時候需要一個有分量的調解員,調解兩國的軍事沖突,并勸說兩國重新劃分疆域和利益而馬林,顯然比較合適。畢竟,他很能鎮得住場子
而且,北歐不屬于德意志,馬林只是發誓不在德意志境內搞事了,派兵去北歐搞事,不在承諾范圍內。馬林要是發話,雙方也不敢不聽。不然,惹怒了馬林,派個一兩萬大軍出來
當然,調解也不是白調解的。實際上,馬林早就做好了打算幫瑞典調解可以,但自己在法一倫銅礦的那一半股份,必須拿回來。不然,自己憑什么幫瑞典調解任由丹麥滅了瑞典王國就是
這一招很無恥,是馬林跟毛子學的,毛子就在二次鴉片戰爭中,以“調解有功”為名,無恥地索要華夏東北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毛子相比,馬林覺得自己簡直就是超級老好人了
到時候,馬林也可以學毛子,無恥地表示,自己幫忙保住了瑞典王國。如此大功勞,你們是否該還我一半的銅礦股份
呂貝克和漢堡的官員們,也向瑞典使者作出了暗示,告訴他們解決問題的關鍵是馬林。不過,派往兩城的使者并沒有自己做決定的權利。因此,他們秘密返回了瑞典,請求瑞典國王和貴族院的大佬們做決定是否向馬林求援
而馬林這邊,現在也忙得很。忙啥自然是忙著接收新得到的魯爾河地區的土地啊。畢竟,這些新得到的土地,馬林需要派出駐軍,而且需要重新任命官員對其進行管理。而這些,對于馬林而言,都是很繁重的工作。畢竟,官員的任命、駐軍的派遣,以及大批物資的調撥,都需要馬林親自審核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