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機制造出來,是要喝油的。一天沒油,柴油機就會成為擺設。所以,必須得到穩定的石油供應先。
但是,以現在這個年代的鉆井水平
“不對,好像有古法挖出幾百米的深井的”馬林忽然想起了什么。
好像,華夏川中,有一種挖掘深鹽井的技術,叫啥來著
馬林陷入沉思,開始記憶深處的那些碎片。終于,他找到了相關記憶卓筒井
卓筒井是一種非常傳統的手工挖掘出來的抽取鹽鹵的深井,是川中遂寧大英縣的古代先民們使用大口徑的楠竹筒,先鑿大眼,后利用楠竹筒隔絕淡水滲入,再在楠竹筒里,利用系在鉆桿頂端的鐵錐,深入楠竹筒底部。人在上面利用杠桿原理,腳踩著杠桿,讓系好的的帶鐵錐的鉆桿一上一下地鑿擊底部泥土,直到井深達到一百多米,滲出高濃度的鹽鹵為止
這個過程很漫長,因為方法很原始,鑿一口一百多米深的卓筒井,需要六七十天之久。不過,這已經是古代鑿井的最深記錄了。而且,這個技術,早在北宋時期就出現了。
也就是說,現在馬林派人去大明川中遂寧大英縣的話,是能夠找到挖掘卓筒井的匠人的。若是請那些匠人幫忙開鑿油田
不過,歐洲好像沒有竹子,更沒有粗大的楠竹。所以,一整套的工具,還得從大明朝引進來。
但是,波蘭加利西亞地區不是自己的領土,在那兒開鑿卓筒井,指不定便宜了誰呢。而波斯北部的巴庫油田,也沒有自己的份兒
“對了,好像臺島上有個叫出磺坑的油氣田啊。貌似,這個油氣田很早就有油苗露出地表,據說還是華夏第一口現代油井來著”
上輩子,馬林在天涯上曾看過灣灣人寫過的一片文章,吹噓臺島的出磺坑油田多么有歷史,還是亞洲第一口現代油井。
后來,馬林查了下資料,發現果然如此。位于后龍溪畔的出磺坑,早在1817年就有人發現油苗。然后,在1861年,有個姓邱的人挖了一口3米多深的淺井,日產原油40千克
而且,馬林還查過衛星地圖,發現這個出磺坑,位于苗栗縣后龍溪一個彎道的南岸河畔地區。
只是,這個油田雖然開發早,但產量真心不咋地。而且,這油井還便宜了鬼子,在日據時代,給鬼子了17萬噸原油。只不過,這些量還是太小。所以,鬼子才去找老美進口。被斷了進口后,才冒險發動太平洋戰爭的。當然,也虧得出磺坑油田產量小了。不然,鬼子也就不會去招惹老美了。而招惹了老美,自然加速了鬼子的敗亡
一口3米多深的淺井日產原油40千克,若是馬林雇傭開鑿卓筒井的大師傅去鑿幾口甚至十幾口百米深的深井呢估計產量會非常可觀
馬林也不求出磺坑油田能產出多少石油,只要足夠維持柴油機的研發和測試就可以了。等到柴油機技術成熟了,再去開發大油田也不遲。到時候,可以使用柴油機帶動高錳鋼鉆頭,鉆探更深的油井,以更多的石油。更何況,馬林記憶中,還知道德克薩斯州休斯頓東部137公里的博蒙特市南部的一個叫“紡錘頂”的小高地上,能打出一個叫盧卡斯井的日產萬噸的自噴井。紡錘頂這個高地,據說有一股硫磺惡臭,是石油油苗外露的表現,比較好找。而且,這個地方離海邊也不遠。
只不過,紡錘頂的盧卡斯井深度有幾百米,中途還有堅固的巖層,是卓筒井這樣的老式井無法鉆透的。所以,這需要使用成熟的柴油機帶動堅固的鉆頭去鉆通它。而一旦鉆通了巖層,盧卡斯井每天自噴出萬噸的油量,將會讓馬林或馬林的兒子不再缺石油
不過,盧卡斯井只是遠期的目標,馬林這輩子能不能看到都是個問題。但使用卓筒井開鑿出磺坑的油氣田,還是比較現實的。
想到這里,馬林打開了自己鎖得很嚴密的秘密日記本,在日記本新的一頁上寫下了“卓筒井”、“出磺坑”的字樣。然后,再度把筆記本鎖了起來
書友群,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27760020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