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島上修建的這個據點并不大,大概相當于一個塢堡大小。更準確地說,就是一個帶小城墻的兵營。
本來,修建城堡是更穩妥的做法。畢竟,城堡的防御能力更強大。可是,在馬林的計劃中,和平島上的這個據點,只是臨時據點而已。就算要搞城堡,也得是修建在基隆河邊的陸地上,而不是和平島這個巴掌大的小島上。
所以,最終選擇是先在和平島上修建一個帶小城墻的兵營,作為落腳點。反正,這個據點,面對的威脅,最多是零散的倭寇,帶城墻的兵營,足夠抵御了。
現在可不是嘉靖年間,倭寇還沒有做大。現在的倭寇,一般規模只有幾十人,超過百人的都算大規模了。倭寇是和明朝海盜組織合流后,才做大的,但現在還沒有。而且,正宗的倭寇,只不過是一些帶刀的落魄武士,并沒有什么攻城的能力。因此,一個小城墻,加上火槍,就足以應對那些落魄武士組成的倭寇了。
而且,和一般城墻不同的是,新修建的據點城墻,都是帶“蓋”的。這樣一來,就算下雨,也不會影響槍炮的使用了。
基隆直面太平洋,每年下雨的日子很多,所以別稱“雨港”。要是城墻不帶蓋,一旦下雨,槍炮就沒法使用。遇到武藝高強的倭寇趁機攀城,那就危險了。所以,馬林根據這個特征,特地下令修建“帶蓋”的城墻,而且還有方便火槍伸出城墻外的突出的“飛檐”。這樣,火槍在射擊時,也不容易受潮了。
原本,馬林還打算幫雞籠村也修建一個大院呢。沒想到,上次孔泰留給他們的鐵制工具,被他們充分利用了起來,開鑿了大量的石料。然后,不等馬林的人到來,他們自己就用石料修建了一個大大的石頭圍墻,擁有不錯的防護能力。
和平島并不是一個河口沖積島,而是屬于沉降海岸。也就是說,是因為沉降的原因,才和本島分離的。
所以,和平島上,有很充足的石料可以開采。雖然不是什么名貴的大理石,但用來修建城墻和堡壘卻是足夠的了。
不過,北海國在和平島上修建的這個據點,就不打算用石料了。主要是,等開采石料的話,太慢了。所以,北海國來的100泥瓦匠,直接開始從船上卸下磚頭,然后開始攪拌水泥,準備修建一個里面是磚頭,外面糊水泥的后世普通圍墻。
當然,因為有防御作用。所以,圍墻不是空心堆徹的,而是實心墻。
但就算如此,圍墻的防御力也不算高,主要害怕炮擊。畢竟,城墻外的水泥只是個普通涂層,沒有鋼筋作為“筋骨”。沒有筋骨的水泥墻,也是怕鐵球炮彈的轟砸的。
但好在,這里防備的倭寇,是沒有大炮的。而且,這個據點也是臨時的。等到修建基隆陸地上的城堡時,肯定需要用到筋骨的。
不過,就算是陸地上的城堡,所用筋骨,也只是竹子而已。當然,那也夠了。臺島是有竹子的,畢竟屬于東亞生態圈,有竹子這種生命力頑強的生物。鋼筋成本太高了,目前北海國只有首都奧里希城墻外是鋼筋混凝土,其他地方,還沒用過。因為,不說鋼鐵現在不多,就是把鋼鐵加工成鋼筋,也是比較困難的。現在可沒有拔絲的機器,所有鋼絲盤條,全是鐵匠手工拉制的,成本非常高昂。要是到處使用鋼筋混凝土,有錢如馬林,也會破產。恰好,臺島上有竹子。所以,馬林打算,以后在臺島上修建工事和河堤的時候,都用竹筋混凝土。效果雖趕不上鋼筋混凝土,但勝在便宜啊。對于走量的東西而言,便宜就是王道。后世華夏工業品質量不咋的,但為何能暢銷全球靠的就是便宜。有錢人才會追求質量,窮人只看價格而就目前而言,全世界絕大多數人都是窮人。所以,低成本的東西,才是王道。至于質量,湊合就行
當然,這要看階段的。比如后世華夏,20世紀的時候,大家都很窮,所以便宜貨很受歡迎。但馬林穿越前,很多人手里有錢了,追求立馬不同了。便宜貨,就不再受追捧了。很多帶金鏈子的款爺,價格低了他還不樂意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