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若華沒再多關注此事。
元宵之夜的這場偶遇,只是為幻真觀方真人再多添了一點名氣,也為京城百姓多加了一點談資,如此而已。
到是很久以后,聽說徐氏后來和表哥和離,帶著嫁妝,帶著女兒回了家。
一年后又改嫁給一個普通的商人,比徐氏大三四歲,兩個人又生了一子,日子的確尋常,商人也并不比她表哥有才,卻因為不與婆母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丈夫也溫柔體貼,生活過得還算好。
王家表哥在表妹別嫁后,同樣娶妻生子,這也算是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元宵節當日,幻真觀方若華的驚人之語,以最快的速度在京城流傳開來。
就是皇帝也聽聞了一點流言,把方若華請到宮中詢問了這些問題。
方若華自然不會隱瞞。
黛玉想搜集什么信息也許不大容易,可皇帝想搜集信息的時候,卻不是一般的簡單。
幾乎沒多久,關于表兄妹結婚的婚姻狀況就匯總起來,送到了萬歲爺的案頭。
沒有總結的時候不曾察覺出來,可這一看報告,果然情況大為不妙,表兄妹結婚有很多都是沒有子嗣,子嗣早早夭折,還有殘疾的孩子出生,也有沒什么問題的,但只看這些出問題的數量,就足以讓人心驚。
皇帝或許聽不太懂方若華講的那些遺傳學的知識,可不妨礙他看得懂結果。
再者,他對方若華的本事心中有過高的評價,對方若華說出來的話,也更加重視。
沒過幾日,皇上緊急給自己母舅吳家下了圣旨,竟允許本來已經記了名字,要參加選秀的表妹免選,不光是今年,以后選秀都會有所避忌。
這圣旨一下,朝野大嘩,好些人家里有表兄妹定親的,都解除了婚約,當然也有一小部分不信這個,覺得親上做親,那是天大的好事,可就是不信,難道還敢和皇帝對著干
大殷至少在短時間內,表兄妹,表姐弟等成親的人數應該會迅速下降,至少這一年,也許會無限接近于零。
只是也并不都是好處,還有一批已經結了親的女人們以淚洗面,因為夫家竟都打起納妾生子的主意,大部分女子都忍了,還有的主動給丈夫納妾,唯獨一小部分不肯妥協,主動和離。
無論做什么事,總歸都有利有弊,方若華當初提這件事,也預料到現在的結果,本就無可奈何,她也沒把責任往自己身上兜攬。
總會過去的。
新的一年來臨,方若華的名聲是日益上漲,她的生活到并沒有多少改變,駱長天再也沒有現身說一些有的沒的話。
經歷過這幾個小時空,除了那次考試不算,她從沒有在小時空里遇到圣德門的修士,想必是有一定的制約,長天真人那類大能,不可能隨隨便便想到哪里走上一圈,就到哪里走上一圈。
駱長天有些討厭,方若華到不是怕他,就是不太喜歡,能不見面,終歸還是不要見面為好。
冬日的寒氣漸漸褪去,春日將至。
一連下了幾場春雨,就是幻真觀的莊戶們也呼起了佛號,前些年的災荒著實嚇到了老百姓,開春有些好兆頭,農戶人家就沒有不高興的。
這日,天氣轉晴,江南那邊的文萃集錄又出新版,方若華一早得了書,里面有她爸媽寫的各類文章,就是她讀了也覺得有趣。
尤其是她爸爸寫得東西,哪怕尋常小事由他落筆,也能趣味橫生。
這回的文萃集錄,在正刊上方肖調侃歷史侃到前朝末代帝王的功與過,言辭大膽,筆調辛辣,愣是讓一干在筆桿子上從不輸人的文人墨客大半個月沒敢給寫評。
當然,半月后評論爆發,一時集錄上刊登不完,不得不增刊了三回。
方若華卻只先收拾三冊副刊出來,給黛玉和賈府的姑娘送過去。
文萃集錄正刊刊登的都是比較正經的文章,依托經史子集,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