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副刊便不那么講究,江南大佬們也是被方肖給帶歪了,個個匿名,腦洞很大,想寫什么寫什么,方肖自己目前就在副刊上連載了一篇推理,寫得是一個推官探案的故事。
故事背景就是當朝,內容雖然大部分都是純屬虛構,但里面有很多影射的東西很有趣,對于律法知識又很豐富,讓人讀來耳目一新。
反正如今只寫了兩個月,就讀者眾多,連黛玉都是他的書迷,月月等著追讀,哪個月要是晚到幾日,便是黛玉也會惱一惱。
看來她爸爸有點做網絡寫手的潛質。
收拾好文萃集錄,一部分送去藏書樓,一部分送去給黛玉,方若華又把方肖夫婦假托大夢客之名寫得新作夢游太虛收好。
大夢客如今不光是江南名士,在整個大殷也屬于最頂尖的那類名士。
如果不是大夢客不露面,恐怕連皇帝征辟的旨意也要送到他們頭上。
實在是這位名家所寫的東西,雖然說是虛幻,可是無所不包,讀書人能從中品讀詩詞,農戶能從中找出精耕細作增加收成的方法,商人能看到發家致富的良方,官員讀之,也能從中體會到官場奧秘。
方若華沒想到自家爸媽竟然這么有閑情雅致,跑到紅樓同人來真認認真真著書立說。
但她能怎么辦,也只能由著這兩個老小孩去。
就是不知道聽得贊譽多了,這兩位會不會很臉紅,不過看那幫水友們到是視若無睹,想必以自己爸媽的臉皮厚度,也不至于會覺得不好意思。
黛玉那邊收了書,立時便回了一封信,信中夾著她自己寫得評論文章,還有一本話本。
方若華也沒想到黛玉居然養成寫作的習慣,而且不是寫特別正經的文章,反而寫起話本子來。
“噗嗤。”
話本里黛玉毒舌的厲害,大概是以賈寶玉為原型寫的,一個大家公子哥與女鬼和狐妖相遇的故事。
雖然能看出黛玉筆下的文字靈氣十足,但故事本身還顯得有點稚嫩,可黛玉偶爾冒出來的那點毒舌的小調皮,著實讓人一讀就心生歡喜。
方若華看完了話本,又去看黛玉寫得其它評論文章,這一看更是笑得不行,前仰后合。
文萃集錄里登了一部分江南學子的策論,大部分都是江南各大知名書院,能登上集錄的,無不是學子中的佼佼者。
結果黛玉這小丫頭引經據典地批了好幾個學子的文章。
方若華讀到一篇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之類的策論,列舉了前面幾個因女禍亡國的例子。
黛玉就以反諷的口氣寫了一篇評論,乍一看似乎持贊同意見,認真一看,文字之犀利,估計能讓原作者羞憤得撞墻,連那些被他引用的帝王們都要從祖墳里蹦出來找他算賬。
方若華一邊看一邊笑,水友們有古文字功底不錯的,也看得酣暢淋漓,為原稿搶破了頭,算是讓她見識到腦殘粉的強大殺傷力。
可是搶也沒用,方若華打算自己保留,抄錄了一份才讓人把抄錄的送去江南。
按照此時的規矩,黛玉匿名寫個話本,寫篇文章到也罷了,但親筆所書的文字,還是不要隨便流傳出去比較妥當。
方若華自己不注重這些,卻不愿意讓辛辛苦苦養了這么長時間的小姑娘也去挑戰一下此時的社會規則。
一連看了許多文字,方若華的興致到是被勾了起來,手邊又沒有新書讀,還挺別扭的,整理完手頭的稿子,收拾妥當,干脆披上衣服出門去逛逛書肆,看看有沒有新書可以買回來讀。
現如今消遣的方法著實有些少,整日看歌舞,看戲也沒什么意思。
方若華對京城各大書肆來說,也是熟客,一般過一段時日她便是不去,書肆掌柜都會找幫閑的送來新書單子,對大客戶,古今中外的商人都不會不重視。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