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管王夫人這莫名其妙的心思,卻說賈妃上回省親之后,宮里宮外就發生了大事,她也沒心思再琢磨娘家如何,此時事情平息,就忽然想起,那大觀園的景致,自己幸過以后,賈政必然是敬謹封鎖,不敢使人進去騷擾。
若真如此,再好景致用不了多久便要寥落。
賈元春左思右想,想到家中幾個姐妹都是能詩會賦,干脆便讓太監夏守忠到賈家下了一道諭旨。
只說讓寶釵諸姐妹只管在園中居住,不可禁約封錮,又專門點了寶玉的名,讓他也進去讀書。
賈家姐妹們聽了,到是無可無不可的,獨獨寶玉喜不自勝,只疊聲吩咐人趕緊去告訴林妹妹。
“只跟林妹妹說,以后大家還住在一處,熱熱鬧鬧,快快活活。”
事實上那日黛玉生辰,他竟沒收到帖子,也沒人請他去林府,直到三春和寶釵她們赴約回來,他這才知道,因為這個,寶玉氣悶了好幾日,私底下還抱怨林妹妹無情。
可現在一說娘娘下旨,要他和姐妹們同住大觀園,那些個不快通通都沒了。
寶釵聽完心下苦笑,林妹妹在自家住得何等舒服,又怎會愿意再搬到大觀園住,何況姐妹們住也就罷了,連寶玉也要住進來,那總有些不妥之處。
好在大觀園足夠大,想想到也無妨。
林家自是也接了這道賢德妃的諭旨,林如海忍不住嘆了口氣“賈娘娘雖為貴妃,可往大臣府里下什么諭旨,也著實過了些。”
這只能算是遞個話,又哪里能說是旨意
后宮的娘娘們,唯獨太后和皇后,可以說頒下諭旨,其他嬪妃那簡直可以算是僭越。
當然,林如海沒那么閑,會去挑人家娘娘的錯處,只謝過貴妃娘娘便是。
至于大觀園,自是不會進去常住,但娘娘發了話,他們也沒有故意唱反調,黛玉便擇了瀟湘館,偶爾過去玩一玩,賞賞園子也很好,至于住,那還是不要的好。
方若華人沒有到大觀園,那幫水友們卻是討論得特別熱鬧,好像都憧憬去看看這紅樓中最赫赫有名的打卡場所,榮國府大觀園是個什么模樣。
“花招繡帶,柳拂香風,不看大觀園,賞紅樓也無趣,不得不說,大觀園里眾美人集聚的日子,是那些姑娘們最好的一段時光了,很值得欣賞。”
水友們也是感嘆連連。
方若華失笑“那成吧。”
有空就帶他們一起去看看。
對于這座大觀園,方若華同樣并不是一點都不好奇的。雖則她見過的園林也數不勝數。
林如海一時也沒精力琢磨那位貴妃的心思,他正經在京城落腳扎根,戶部的差事不是那么好做。
不過這位資歷也夠了,又是探花出身,在朝中人脈很廣,做事不愁沒人幫襯。
只是他與種將軍愛女的婚姻,一直不上不下,還沒有個結果,讓人有點發愁。
前陣子他很有誠意地和種將軍討論過此事,也商量過盡快完婚,連皇帝似乎都對此事有一點關注,種將軍也有意讓女兒出嫁。
但不知為何,后面忽然沒了動靜,私底下有人謠傳說是種靈自己不愿意,要逃婚,當然,只是傳言而已。
明面上是因為女方病重,婚事才一日日拖下來。
直到今日,宮里再沒有動靜,種家也沒有動靜,林如海并沒有想毀約,皇帝親自栓親,又哪里是說毀就能毀
回京以后他還正經送了禮物和帖子去種家,只是種將軍稱病,閉門謝客,并未相見。
林如海經歷已多,進了京城有女兒陪伴膝下,對于這等事卻是很看得開,一切順其自然而已。
黛玉生日過后,百花盛開,春日至。
京城連下了兩場細雨,春雨貴如油,看起來仿佛像是個無災無難的好年景。
這日清晨,朝陽初升,方若華難得睡個懶覺,哪怕早晨醒了也不樂意起床,歪在床頭上讀黛玉幾個送來的書信。
信中寫黛玉去了一趟大觀園,和她那些小姐妹們湊在一處寫了許多詩詞,又畫了不少畫,整個園子的景色沒有全入畫,但哪怕只畫了一角,也能看出大觀園的確美輪美奐。
方若華本來還覺得賈家沒能從林家弄到銀子,這大觀園修建的會比不上原本,沒想到還是這般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