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沒有太多的人,會對一支忽然冒出來的私募基金感興趣。
但an的家世引來了無數好奇的眼光,再加上成立的第一個月,an就交出了30回報率的答卷。
an家族的第二代,也就是他的父輩有兩個擁有華爾街精品投行的巨鱷,an的這一代,也有華爾街的明星。
但從來沒有人聽說,這個家族里面還有一個叫an的第三代。
在華爾街,八卦資訊和金融資訊有著同樣的傳播速度。
華爾街從來都不曾有過關于an的傳說,an背景的真實度引人猜測。
很多人都在猜測an是不是誰的私生子,才會忽然這么毫無“教養”地宣揚自己的家族背景。
華爾街的金融分析師們,分析起一個人的背景和八卦的時候,也一樣如魚得水。
an很快就被“人肉”了。
沒多久,就開始有人把之前低調到塵埃里面的an的背景給挖了出來,包括an在巴克萊的投資履歷。
an不是華爾街的明星,也沒有一個回報率高到可以成為人們談資的“神級”投資。
an的履歷,第一眼看起來,只能算得上是華爾街普普通通的一個投行人士,沒有哪一個耳熟能詳的項目是可以和an扯上關系的,也沒有那個融資的神話是由an創造的。
但an的履歷,如果深扒下去的話,就會發現是非常與眾不同的。
過去的五年,an在巴克萊投過的所有項目里面,沒有一個是看走眼虧了錢的,也沒有一個是上市之后直接就暴跌的。
這樣的履歷,就算是放在華爾街最好的年份也是不太常見的,要知道投行是個高風險才會產生高回報的行業。
而an交出這樣的履歷的五年,是次貸危機幾乎毀了華爾街的五年,絕對算得上是華爾街最差的年份。
五年前的那些華爾街的明星們,早就已經過氣的過氣,破產的破產,跳樓的跳樓。
在華爾街,成功和失敗都在轉瞬之間。
這份腳踏實地的履歷,讓an這個原本低調的富三代,在重新高調地亮相之后,就吸引了很多次貸危機里無處安放的家族資金。
次貸危機之前,很多投資看中的都是暴利。
重新洗牌之后華爾街當然還一樣有追求暴利的人,但an這么腳踏實地的投資手法,更能得到追求穩利的家族資金的青睞。
盡管這里面的大部分人對于an的第一支私募仍然處于觀望狀態,但有決斷力的家族很快就采取了行動。
an只想要一個很小的盤,到了三億美金的體量就不再接受新的資金。
an的信托基金加上他自己手上的資金就已經接近兩個億了,最早和an接觸的人都非常看中這個信息。
國內有很多小的私募,也都會要求基金經理自己投錢進去,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投資者放心,拿別人的錢去投資和拿自己的錢去投資,完全就不是一碼事。
只是,an自己出了大部分的資金這件事情,要近距離接觸的人才知道,不然的話,就會有更多的人趨之若鶩。
有這么多錢的an,選擇做另外一支私募的受限合伙人的話,都可以直接開啟奢華的退休生活了,an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情況下選擇成立自己的私募。
私募基金不是股票,可以有大戶有散戶。
股票是大筆的資金可以進入,零零散散的錢也可以放進去自娛自樂。
私募基金都有一個準入的門檻。
而且,私募的門檻要比一般的基金或者股票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