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爐鐵水,一共灌注了三百支只泥箭頭,李中易琢磨著,除了謝小三之外,如果再多做幾只耐火的坩堝,速度還要加倍。
有了這個認識之后。一直懸在李中易心頭的大石頭,終于舒了口氣。
望著正往煉鐵爐內加料的謝小三。李中易的腦子里忽然冒出一個念頭,能不能新建一座小型的煉鐵爐呢
據李中易的觀察,謝小三操作的這座煉鐵爐,一次出鐵水,也不過是三百余斤罷了。
由于帶兵駐守造箭坊的換成了慕容延釗,李中易已經不缺鼓風的壯漢,頂多每天搞來一頭豬罷了。
豬肉便宜,即使有些腥騷味,作菜的時候,只要多加一些茱萸和香料,倒是可以遮掩一部分膻腥。
聽了李中易的問題后,謝小三摸著腦袋說,造這樣一座煉鐵爐,至少需要十天左右,而且還需要耐火的粘土之類的東西都齊全。
李中易一聽,心里就滿意了,有慕容延釗的軍漢打下手,只要他搞齊了耐火材料,甚至可以同時造座煉鐵爐出來。
李中易是中醫大家,對于煉鐵很陌生,可是,做實驗用的坩堝,他卻是知道一些主要材料,比如說,粘土,石墨、石英等熔點高的物質。
李中易在后蜀國,煉仙丹忽悠孟昶的時候,所造的丹爐內壁,就加了粘土和石墨。
超級耐高溫的坩堝,其主要成分,李中易是知道的,也就是氧化鋁,或是剛玉。
以現在的條件,短期內肯定沒辦法用實驗室的方法,提純氧化鋁。不過,李中易可以通過將含硅很多的粘土,制作出非常耐高溫的坩堝。
由于只需要從攪拌的鐵水坑中舀出鐵水,李中易覺得將小坩堝做成舀水的木勺子大小即可,反而方便了操作的便利性。
煉鐵爐旁邊,到處都是用剩下的粘土,李中易看了之后頻頻點頭,黑色的石墨和石英倒是不常見。
不過,這不要緊,鐵水出爐經過攪拌之后,其溫度已經只有幾百度而已。李中易粗略制作出來的小坩堝,應該至少抗得住一千度的高溫灼燒。
動手制作的時候,李中易考慮到還是需要大一點坩堝,索性就一起做了。
李中易在粘土的中間,挖了個大洞,然后不斷的加水,水多加粘土。等這些粘土半干半濕的時候,李中易索性親自動手,捏出十只小號的帶柄坩堝,又做了五只和謝小三所用的坩堝,大致差不多的形狀。
趁一窯鐵水出爐的時候,李中易讓謝小三順便把他做的坩堝以及作為燃料的木炭,一股腦的都塞進了不大的爐內,然后用粘土將窯門封死。
五十名軍漢,光著膀子,揮汗如雨的輪流推拉著鼓風的囊,爐溫一下子就上去了。
一個多時辰后,李中易感覺到差不多了,就讓謝小三捅開密封的粘土,用火鉗將大大小小的坩堝,一一取出。
李中易仔細的檢查了一番,小坩堝的長柄壞了兩只,大坩堝倒是都完好無損。
大功告成請搜索,更好更新更快
s現在是325票,如果晚上能夠超過345張月票,司空一定在凌晨加第四更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