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行,此次與契丹人決戰,我始終有種預感,一定會出大事”李中易經過多年的軍事生涯的錘煉,對于指揮作戰,自有其一整套戰略和戰術邏輯。
楊烈撇了撇嘴唇,說“我軍突然從濮州一線失蹤,雖有先鋒營的精銳哨探封鎖消息,可是,以學生之見,頂多也就封鎖兩天而已。兩天之后,耶律休哥肯定會知道咱們動了,而且,是朝北面快速移動。”
李中易接過竹娘遞來的皮囊,飲了口茶湯,笑道“耶律休哥明知道是行險,卻還要執意而行,不就是欺負咱們的騎兵部隊太少,而且還不怎么頂用么”
“老師,請恕學生直言,此次哪怕是擊敗了契丹人,如果您不預先做好準備,恐怕大禍要臨頭哇”楊烈久在軍伍之中,又異常熟悉京城駐防禁軍部隊,都是個啥德性。
“哦,你是說,即使是戰勝了契丹人,朝廷也會怪罪于我”李中易揣著明白裝糊涂,故意反問楊烈。
“老師,如果左將明就在此地,一定會慷慨陳詞,勸您當機立斷。”楊烈畢竟是個相對溫和的性子,即使是勸李中易起事,也說得比較委婉。
李中易微微一笑,開導楊烈說“白行啊,古人常言順勢而為,事半功倍,很多時候做大事都是需要耐心的。”
楊烈的眼神立時變得異常明亮,讀史很多的他,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兩位大名人曹孟德和司馬懿
折家顯然異常重視此次出兵。不僅由老祖宗折從阮親自出馬,而且還傾巢出動,帶來了一萬八千余名精銳勇士。
李中易十分熟悉折家的家底,整個府州折家軍全部動員起來。也不過兩萬八千人而已。
此次,折從阮一口氣就帶來了超過60以上的精銳兵馬,可想而知,老折家確實盡力了
這折從阮不僅是西北大豪,還是李中易的岳祖父,更是折賽花腹中娃兒的曾外祖。其地位異常尊崇。
所以,李中易得到消息之后,當即帶著心腹牙兵,主動前去迎接。
黃昏時分,李中易終于在洺州太行山余脈的山腳處,等來了折從阮。
“孫婿無咎拜見老祖宗。”李中易恭恭敬敬的行了禮。對于遠道跑來相助的折家,他打心眼里感激。
折從阮哈哈一笑,嘴上說“哈哈,賢孫婿不必多禮。”實際上,等李中易把禮行完,這才伸臂相扶。
折御寇有點懵圈,既然折家的老祖宗十分看好李中易的前途。又為何故意端著架子呢
李中易恭敬的拱手說“老祖宗年事已高,卻不遠千里,親統雄兵來援,無咎我真不知該說什么才好了。”
折從阮擺了擺手,哈哈一笑,說“老夫比廉頗還要小上十來歲,區區不足八百里山路而已,算得甚么賢孫婿。你不要太過多慮了呀。”
“是啊,是啊,老祖宗可以日啖十余斤肉,夜御十余女,身子骨棒極了。”李中易如此明顯馬屁話,將折從阮拍得渾身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