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家把人情做得很足,李中易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他只得陪著笑臉,盡力迎合折從阮的倚老賣老。
折從阮仰面大笑數聲,說“
在一旁冷眼旁觀的折御寇,對于折從阮突然故意拿大的態度,頗有些不解。
折家的老祖宗,一向以謙和的態度示人,最喜歡做的事情,便是和家族晚輩們,擺事實講道理。
老祖宗今天這是怎么了折御寇百思不得其解。
折御寇的地位偏低,遠沒有資格在今天這種大場面下插嘴說話,他只得默默的關注著局勢的進一步發展。
楊烈一直含笑望著李中易和折家的老祖宗暗中斗法,李、折兩家既是姻親,又是政治盟友,以楊烈在李家軍中的核心地位,他自然很清楚,折從阮并不是一個挾恩圖報的個性。
那么,折從阮今天刻意擺出張揚的姿態,其中必定另有隱情。
楊烈跟隨在李中易的身邊,時日已經不短,在李中易的耳提面命之下,他也漸漸的習慣了善看大局的思維模式。
折家押上血本,全力相幫李中易的大計,粗粗一看,不甚合理。
實際上,如果把視角拉大拉長,從折賽花腹中懷著的娃兒來看,折從阮此舉分明是想替折家的曾外孫,將來能夠在李家家主奪位戰之中,提前增添了一塊異常厚重的砝碼。
以楊烈對李中易脾氣的了解,他敢斷言,老折家付出這么多的代價之后,李中易將來絕對不可能虧待了折賽花,以及她和李中易的孩兒。
兩軍正式會師之后,由于彼此之間的關系異常之親密,雙方的將領們也各自找上比較熟識的老朋友,互相打招呼問好,交換各自的好東西。
李中易則陪著折從阮,走進早早立下的中軍大帳,并請此老上座。
折從阮也沒和李中易客氣,他一屁股坐到了原本屬于李中易的帥椅之上,笑呵呵的接過李中易親手奉上的香茗。
“嗯,此茶大妙,難怪花兒來信時,總是吹噓不已。老夫今日品之,竟是色香味俱上佳,賢孫婿果然是懂得享受之人。”折從阮一邊品茶,一邊贊不絕口。
李中易聞弦歌而知雅意,當即拱手道“既然老祖宗喜歡,以后必是每季供奉,不敢稍遲。”
立于一旁的楊烈,暗暗點頭,這高手之間的過招,就是妙不可言。如是不懂門道之人,那就只能怨自己見識不足,活該當了睜眼瞎。
此次折家傾巢來援,李中易的岳父折德扆,被留在府州看守折家的根基,并沒有一起跟來。
這樣的安排,倒也很不錯,兩軍聯合作戰,倒底以誰為主,誰為次,其實是決定戰爭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