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像李世民一樣的發動玄武門之變,李繼易連想都不敢想。
天下萬權,唯有兵權,李中易從來不與任何人分享。帝國的軍權,一直牢牢的捏在他的手心里。
玄武門兵變別逗了,那是作死
繼續西行的路上,李繼易充分知道了,什么叫作民間疾苦。
在開封的街道上,很少有破衣爛衫之徒。然而,越往西走,人煙越稀少,土地越不肥沃,窮人也越多。
李中易上臺后,雖然均了貧富,但也僅僅是均了權貴們的田而已。這并不意味著,見識很短的文盲農民們,就可以一夜之間,全都過上富裕的生活了。
一條褲子,爺爺穿了,父親穿,孫子接著穿,這才是西部地區的常態。
而且,棉花還沒有大面積種植開來,僅僅能供上軍方的需要而已。
西部地區的農民們,依舊穿著補丁疊補丁的麻衣。
官道上,經常出現拿著破碗討飯的窮人。
李繼易心善,往往會命隨從分餅給這些窮人吃。閑聊的時候,李繼易知道了,這些窮人以前都是匿民。
所謂匿民,也就是害怕交人頭錢的壯丁們,故意隱藏進了大山里,或是森林里。
結果,等他們知道取消了人頭錢的時候,朝廷大規模的分地運動,已經結束了。
無地,沒有做生意的資本,又都是文盲,可不是要沿街討米么
李繼易屢屢見到類似的場景,不禁動了惻隱之心,專門寫了奏章,直接遞進宮里去了。
西部的水量越來越少,土地越來越貧瘠,實在是承載不起那么多的人口了。
李繼易認為,關中的人口東移,勢在必行。
過了關中地區,進入真正的西部地區之后,李繼易見到了另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
耕地少了,水源地不足,種地的收成確實不高。但是,漢民占據的肥沃牧場可以養馬,養羊和養牛啊。
草原上群養的戰馬,老值錢了。賣給朝廷二十匹馬,就可以抵扣全年的成本了,剩下的幾十匹好馬,全是利潤。
養馬,又不需要投入什么成本,只需要有新鮮的草場即可。
到了草原上,李繼易明白了,單單是一戶人家養馬,就需要很大一片的草場。
而且,草場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季節而四時遷移。
在草原上,李繼易住進了黨項包,也就是草原民族的帳篷。
只是,晚上就很尷尬了。因為,西部各民族的百姓都十分好客,他們不僅把最好的黨項包給了李繼易住,而且,還有女兒陪宿。
說實話,草原上的小娘子且不提容貌漂亮與否,單單是很少洗澡的體味,李繼易就受不了。
李繼易抵達蘭州府的時候,剛好趕上新軍第三鎮移防蘭州,他在城外等了三天才進的城。
進城之后,李繼易住進了驛站里,并派人帶了帖子,按照官場上的規矩,遞進了知府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