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而言之,炮兵轟、步兵沖,就是鬼子的戰法。
鬼子都經受過兩年的軍事訓練,而華夏士兵大部分都是農民,學會簡單的開槍后,就被派上戰場,而老兵早就消耗的差不多了。
這還不算,因為在重火力方面的差距太大,故而,抗戰中前期,面對鬼子的襲擊,華夏軍隊經常節節敗退。
在小型戰斗,或者是大型戰斗的步兵沖鋒當中,鬼子的戰法是這樣的。
擲彈筒是鬼子的火力支柱,發現有扎堆的華夏士兵,或者是少有的輕重機槍,鬼子就會用擲彈筒襲擊他們。
鬼子的軍事素養太高了,運用擲彈筒,500米的距離內,他們能做到指哪打哪。
擲彈筒榴彈的口徑是五厘米的,威力雖然不是很大,但能輕易炸毀機槍,炸死扎堆的華夏士兵。
另外,因為和迫擊炮一樣,擲彈筒是曲射武器,更是給鬼子的戰斗力加分不少。
原因很簡單,擲彈筒太小了,能掩藏在各種天然掩體后。
這樣,就算明知道鬼子擲彈兵在哪,但華夏士兵也打不著他們。
不過,相反的是,鬼子卻能輕易轟擊到他們。
當然,發現擲彈筒這么好用,華夏的不少部隊也普及了這個。
可惜的是,大部分華夏士兵的軍事素養都很差,擲彈筒拿在手中,很難將它的威力發揮出來。
故而,很多華夏軍隊,都給步兵配備手榴彈。
但是,人力有時窮,頂多能將手榴彈扔五六十米遠,比擲彈筒的射程差遠了。
所以,無奈之下,咬牙承受住鬼子的重火力打擊后,幸存的華夏士兵就會選擇和鬼子近戰。
在近戰當中,很多華夏指揮官都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盡量把絕大部分手榴彈都扔到鬼子陣地上。
然后,華夏軍隊就會發起沖鋒,進而和鬼子展開慘烈的肉搏戰。
除了擲彈筒外,重機槍,尤其是著名的九二式重機槍,也是鬼子的壓制火力。
華夏國力羸弱,除了政府的一些直系部隊外,很多部隊,尤其是師以下部隊當中,都沒配備重機槍。
就算配置了重機槍,但相應的子彈,也很少。
故而,和擲彈筒一樣,鬼子的重機槍也很能壓制華夏軍隊。
給周志強和鄭均男科普完這些后,在攻防兩方面,葉天還進行了介紹。
遇到鬼子,機槍手應該迅速選好陣地,吸引和壓制鬼子;
步槍小組也不能干看著,他們的任務是,迂回到側翼,或者是后方;
步槍小組接近鬼子后,盡量把手榴彈砸到他們頭上,從而大量殺傷他們。
當然,這種戰法適用于主動攻擊。
考慮到他們還是以打防御戰為主,故而,葉天重點給他們介紹了怎么防守。
在防守當中,將陣地分成很多塊后,在每一塊陣地上,機槍很明顯是一個大殺器。
故而,必須要加強對機槍的保護。
一旦機槍被鬼子的擲彈筒摧毀了,或者是,機槍手被槍法優異的鬼子給打死了,防御就會非常困難。
因此,必須有一定數量的步槍手,負責警戒和保護機槍手。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