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無話,四天后,也就是七月五號一大早,葉天他們總算來到了天津港。
離開港口后,葉天找到了一家大型車馬店。
在這里,葉天購買了20輛馬車,以及10匹高頭大馬。
然后,讓抗倭救國軍打扮成商隊的模樣,率領他們,葉天直接奔向北平盧溝橋一帶。
一路上,看到民生凋敝、老百姓都餓得皮包骨頭,時不時的,還能看到成群結隊的鬼子士兵,葉天真是感慨萬千。
葉天知道,根據清政府的賣國條約,也就是辛丑條約,和東三省差不多,島國也獲得了在平津一帶駐軍的資格。
確切的說,在北平,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到山海關的12個地方,都駐扎著數量不等的鬼子。
這些鬼子和關東軍是平級的,叫華北駐屯軍。
當然,在兵力上,華北駐屯軍的人數少的多,只有5600名左右。
華北駐屯軍的司令是田代皖一郎,雖然兵力只有5600名左右,但職務卻相當于師團長。
另外,不得不說的是,其它的師團長的軍銜大都是少將,但田代皖一郎的軍銜卻是中將。
高一級不說,田代皖一郎還能越過島國的軍部等機關,直接和天皇對話。
由此,足可以看出,在侵占了華夏的東三省后,島國一直在覬覦關內的平津地區,并將視角擴大到了全華夏,甚至是全世界。
事實上,從36年5月起,島國就不停地往華北增兵。
并且,他們刻意和華北的華夏部隊制造事端,并頻繁的進行軍事演習。
明眼人都能看出,華北的形勢很嚴峻,大戰一觸即發。
不過,民國時期,華夏只是名義上獲得了統一。
確切的來說,南京政府只能控制江浙滬、安徽一部分、河南、江西、湖北、福建等地,還有好幾個省區處于相對獨立態勢。
不過,南京政府基本上算是統一了華夏,也獲得了國際承認,成為華夏唯一合法的政府。
另外,不得不說的是,1927年到1936年,是有名的黃金十年時期。
在這十年之內,面臨著內憂外患,南京政府著力韜光養晦,大力發展經濟建設,以圖增強國力,從而抵抗外侮。
在南京政府勢力范圍外,也就是那些相對獨立的地區,存在著多支地方軍閥。
這些軍閥和曾經的東北軍一樣,并不怎么聽從南京政府號令,甚至不給南京政府上繳稅收,并且經常爆發混戰。
這些相對獨立的地區,就包括平津地區。
長城抗戰失敗后,島國強迫華夏簽訂了何梅協定
根據這個協定,南京政府撤離了平津地區的政府軍。
作為南京政府和關東軍之間的緩沖地區,這里獲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自治權,并有29軍鎮守。
軍長是宋哲元,副軍長是佟麟閣。
29軍兵力有10萬,下轄五個師
37師,師長馮治安,駐扎在北平、南苑、西苑、豐臺;
38師,師長是張自忠,負責天津、大沽、滄縣、廊坊;
132師,師長是趙登禹,駐守河北省大名、河間;
143師,師長是劉汝明,負責張家口、張北、懷來一帶;
第9騎兵師,師長是鄭大章,負責通縣和南苑。
不過,29軍兵力雖然很多,但整個華北的面積太大了,因此兵力比較分散。
并且,面對鬼子的花眼忽悠,宋哲元的雙眼被蒙蔽了,這也就造就了一種很危險的態勢。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