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鬼子為了控制長江交通,以及切斷通往重慶的運輸線,集結了30萬大軍,發動了棗宜會戰。
此戰,當時的第33集團軍,也就是張自忠部,勇敢的站了出來,并被政府寄予厚望。
當時,33集團軍的兩個團駐守襄河西岸,而這個地方卻是鬼子重點爭奪的目標。
很明顯,面對鬼子的優勢兵力,這兩個團很難堅守那里。
發現局勢不妙,張自忠作為集團軍總司令,本來可以不必親自率部增援,但他不顧部下的再三勸阻,堅持由副總司令留守司令部。
張自忠率2000多人東渡襄河后,一路奮勇進攻,并將鬼子第13師團攔腰斬斷。
不愿意看到這種局面,鬼子惱了,就以絕對優勢兵力,對張自忠部實施包圍夾攻。
面對這種困境,張自忠毫不畏縮,率部和鬼子展開了血拼。
可惜的是,寡不敵眾,武器劣勢更是明顯,張自忠部被鬼子團滅了。
而張自忠本人,在血戰了很久后,也倒在了鬼子的刺刀下。
當然,鬼子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值得一提的是,發現張將軍的遺體,經再三確認后,鬼子們竟然一起膜拜
并且,鬼子們還用上好木料,給他做了一副棺材,并豎了個木牌。
甚至,在他的遺體被部下們搶運回后方之時,鬼子下令停止空軍的空襲一日,避免傷到他的尸體。
可見,張自忠將軍在抗戰中的表現,連當時崇尚軍國主義的鬼子都非常佩服。
當然,華夏軍政兩界,在驚聞張自忠殉國后,也給予了最高規格的紀念。
5月28日晨,當靈柩乘船運到重慶朝天門碼頭時,蔣杰石、馮玉祥等大員齊聚碼頭迎接,并坐船將其護送到戰時首都重慶安葬。
不得不說的是,當輪船路經宜昌時,十幾萬軍民都肅立在岸邊,以示哀悼。
國葬結束后,國民政府為其頒發了“榮字第一號”榮哀狀。
這還不算,張自忠將軍的牌位,被安放在了忠烈祠,并列為首位。
張自忠以陸軍中將的身份殉國了,事后,他還被追授為陸軍二級上將軍銜。
其實,作為著名抗日將領,兼民族英雄,他也是二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讓人唏噓不已的是,他享年才49歲。
如果不犧牲的話,還有很大的施展空間。
當然,現在才是1937年,張自忠依然健在。
另外,已經來平津地區將近一個月了,對于張自忠,以及他的部隊,葉天多少了解一些。
而之所以去廊坊,葉天用意很深,就是奔著幫助張自忠部去的。
從復興社天津辦事處那邊,葉天得到了一個情報。
在鬼子第20師團第77聯隊的進攻下,張自忠部,確切的來說,是113旅226團,扛不住打擊,不得不向通州地區撤退。
在撤退的過程中,因為鬼子窮追不舍,很多戰士和部隊失去了聯系。
其中,226團的衛生隊,就是失聯的一支小分隊。
這個衛生隊一共有102人,可在撤退過程中,被鬼子殺掉了不少。
另外,還走散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