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第19集團軍編為左翼兵團,陳誠為總司令,負責蕰藻浜以北的萬橋、羅店、廣福地區;
第9集團軍為中央兵團,朱紹良為總司令,下轄7個軍18個師、1個獨立旅、1個獨立炮兵旅等部隊,負責北站、江灣、廟行一線及其以西地區;
第8、第10集團軍為右翼兵團,張發奎為總司令,下轄10個師、3個獨立旅、3個新編旅、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岸防部隊,負責蘇州河以南至杭州灣北岸地區。
不得不說的是,經過一番緊急準備,川軍也出山了
在主將劉湘的帶領下,五個師的川軍,穿著草鞋、幾個人配備一條槍,瘋一般的往預定地點集結
這樣,在偌大的淞滬戰場上,華夏方面的總兵力已達到了75個師,共70余萬人。
傾全國兵力的五分之三,云集到了上海。
毫無疑問,華夏這是要和島國決戰的節奏
雖然損兵折將無數,但華夏軍隊卻都在殊死抵抗。
局面雖然很被動,每天都要死傷數千士兵,雖然陣地一再后撤,但是華夏仍然牢牢地控制著上海
與此同時,為了響應蔣杰石的號召,絕大部分華夏人,尤其是海外華僑,都在花樣支持。
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有物出物。
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
另一邊,發現都增兵這么多了,卻依然沒有取得勝利,大鬼子雷霆震怒。
也是,島國地形狹長,資源極其有限,和華夏拼耐力,他們陪不起。
最重要的是,開戰前,憑借著重武器多、士兵軍事素養強、擁有世界上數得著的海軍等優勢,大鬼子狂傲叫囂三個月內滅亡華夏。
三個月的期限已到,別說滅亡華夏了,就連淞滬會戰都沒取得勝利。
大鬼子都認為,他們被嚴重打臉了。
暴怒和著急的同時,島國大本營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經過審慎研究商討后,大鬼子統一了意見。
想要效仿元滅宋、清滅明,也就是從北向南,一路碾壓,從而滅亡整個華夏的計劃,已經失敗
既然這樣,戰略重點,就只有按照華夏的節奏走。
具體來說,戰略重點,應該從華北地區,轉移到華東地區,以及華中地區
最終,他們決定再次發個大招。
為此,在繼續對上海派遣軍補充兵力的同時,應該馬上成立華中方面軍。
具體來說,華中方面軍包含上海派遣軍和第10軍。
此外,還有相應的輔助部隊,如通信部隊、鉄道部隊、航空部隊、工兵部隊、兵站部隊等。
華中方面軍的司令官,是大將松井石根,他主要負責上海派遣軍的六個師團。
第十軍的司令官,是中將柳川平助。
第十軍下轄三個師團、并且都是從本土增援過來的。
除了這三個師團外,第十軍還下轄獨立山炮聯隊、野戰重炮旅團等部隊。
這樣,第十軍的總兵力,就達到了12萬人。
而整個華中方面軍的總兵力,更是多達40萬
華中方面軍的組建,尤其是第十軍從島國增援到上海,是淞滬會戰的轉折點。
而為了應對這個轉折點,葉天明知道非常危險,卻打算發個大招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