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老村長就去了鄉里,去請鄉領導。由于此前老村長依據葉偏偏與王珂的建議,已經把村里幾件大事對鄉里做了匯報,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嘗試,什么是村辦企業,什么是聯合養殖,什么是聯合辦廠,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沒有人懂,但是老村長說,只要是對鄉親們有利的事,應該支持對不?
結果鄉里的意思,和縣里的情況都差不多,大伙心里都沒有底。都對南邵村、對董偏方的大動作有些擔心,甚至是看不懂。
鄉里最后的意見,沒必要搞什么奠基儀式,悄悄地干就好了。千萬別把領導都拖進來,防止站錯隊,好心辦壞事。
老村長鎩羽而歸,找到正在工地接磚接水泥的董偏方,將鄉里的意思一說,眾人也是搖頭。
“老董啊,你也別太在意,我們自己辦就忒好。又不是走資本主義的道路,也不存在割尾巴的問題,只要是對南邵村有利的事,我們就辦。還有村里轉讓給你的那塊荒地,我們對外面都不要說,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就好咧。”
“行!只要村里悄悄協議就行咧。除了沒有領導參加,其他的都照樣搞唄。”
“是咧。”老村長說完,又補充了一句。“老董,肥水不流外人田,你這施工隊找好了沒有,如果沒有,我們采沙場的三十多人先組織兩支工程隊,先干起來,不就是一個診所,一個三層工廠小樓嗎?這也是自力更生,豐衣足食嘛。”
“行咧,村長我聽你的,工錢我照付,我認村里的安排。”
三言兩語,董偏方與老村長達成共識。接下來,老村長就安排團支書帶著幾人,幫助張羅第二天的奠基儀式問題。
王珂呢,已經在工廠的新址上,搭建起一個窩棚,把鋪蓋搬了過來,帶上手電,幫助照看那些鋼筋、水泥和十多萬塊磚。只要工程隊一進來,這些就可以放手了。
有了村里的支持,動力線和變壓器已經先行一步。
一天多的時間,幾十輛各式車輛,把紅磚、水泥和鋼筋基本上全部送到了位。
第三天下午,在村里的組織下,全村的老少爺們齊聚在工廠的新址上,把村南整條公路站得密密麻麻,村里還架上了高音喇叭。
老村長親自主持,并代表村里,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溫教授致了賀詞。
董偏方激動的熱淚盈眶,他哆嗦著做了感謝詞,并對工廠的發展遠景和規劃,向全村的鄉親們做了匯報。
接下來,三戶村民代表,代表全村三百六十八戶,與董偏方現場簽署了合作養殖協議。
再接下來,一名叫二嫚的女孩子,代表二十一名新工人發言。
最后,老村長、溫教授、董偏方拿著鐵鍬,開始奠基,三千頭鞭炮炸響,在南邵村的上空經久不息。
沒有鄉領導,沒有鼓樂班子,卻多出一個拿著照相機跑來跑去的葉偏偏。
她的一卷膠卷能照三十二張相片,把這一刻牢牢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