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聲響完,老村長宣布:“奠基儀式結束咧,今晚在小學校,老董請大家看戲,楊家將,忒好看,連演兩天咧。”
底下的村民一齊吶喊!聲音不比鞭炮聲弱。
奠基儀式一結束,村里熱火朝天,四個工地同時展開。
一個是村西水庫和引水壩的施工,老村長和幾名村干部基本上看在那里,這一個工程爭取要在兩個月內完成。
一個是干爹董偏方的新工廠工地,包括三層樓和倉庫、三個封閉式浸泡和清洗池、飼料添加劑車間,以及圍墻、大門和值班室在內的近三千平米的建筑工地,爭取在一個半月內完成。
一個是干爹董偏方的新診所工地,比較簡單。兩個小院打通,封上原來的院門,臨街在新院門口砌一個大門,這樣就分成了里外兩個院,外院坐北朝南是一個二層樓,更加細化,分成了大診室、診室一側有個藥房,另一側有三間觀察室,可以吊水。兩院之間靠南的地方,辟出一塊驢圈,可以圈養三十頭驢,里院除了豬羊圈以外,還砌起新雞圈。兩個院內除了原來的梨樹和杮子樹以外,還計劃栽一些草藥。這個工程計劃時間更短,爭取二十天完成。
最后一個工地,就是在小學校山坡下的東北角三百米處,溫教授它們的古河道考察考古起始點。在老村長的協調下,小學校還是把正北的三間房擠了出來,除了葉偏偏和王珂以外,全體人員全部搬到這里。
干爹董偏方的理由還挺充分,早晚還指望兩個孩子幫助照應。而溫教授也樂見其成,這樣有事沒事,還能跑到董偏方家里喝上幾杯。
(原文刊載于17k小說網,其他網站轉載均屬于侵權盜版,歡迎舉報,作者保留訴訟追償之權利)
聽從王珂的建議,古河道的考察考古不再從正東的那棵樹開始,而是直接從王珂和葉偏偏做出記號的那個地方開始。
這一階段,看起來沒有什么大事,卻把兩個年輕人累得夠嗆。特別是葉偏偏,明顯被曬黑了,累瘦了。要是葉榮光教授在這里,一定心痛的不得了。
整個古河道考察考古小組里,只有她會開車、開挖掘機,所以白天在這里干活,晚上和中午還要抽時間幫助村里和干爹董偏方家里干活,包括那兩場戲一場都沒顧上看。干爹董偏方發明再好的美顏霜劑和駐顏的阿膠,都難起作用。
王珂呢,在陪葉偏偏加班的時候,默默地坐在一邊看她的駕駛要領和路況處理,偶爾也在葉偏偏的指導下,上去來兩下。很多地方也是無師自通,慢慢地掌握了一些技術。
但最讓王珂焦心的事,還不在于幫助葉偏偏分攤。而是在想,如何把谷茂林調來,哪怕是臨時幫幾天忙也好。
王珂無數次在現場想喚起自己的感知能力,可是一次也沒有,他甚至已經懷疑自己的感知能力喪失了,是被累的、還是那碗黑驢血搞的呢?他非常清楚地記得,當天晚上,他還能在湍急的洪水里,他和干爹回家水下取藥,在沒有任何視力的情況下,竟然憑著腦海中的情景圖像導航,帶領干爹董偏方和地瓜梁小龍在滾滾洪水中逃出生天。
事情已經發生了快兩年,他一直沒有掌握自己的感知能力會在什么情況能出現,不知道有什么誘因與條件才會出現情景感知?而圖像導航好像后來再也沒有出現。
那個地段,憑借著最初的感知,他給劃出一塊東西長六百米,南北長三百米的區域。這塊地域,已經深入到小學校山坡背面的三分之一處。葉偏偏已經把上面一米多深的表層砂石土全部推了上去,只是東南面留了一個出口,其他推上去的表層砂石已經把四周圍起一個三米多高的“圍墻”。
如果不站在小學校的山坡上,這里的工地根本看不見。一旦全部挖掘開始,這個圍墻的砂土石肯定還要向上堆。必要的時候,上面還要搭建上雨棚。好在,溫教授已經想到了這一點,準備了大量的篷布和鋼架。只要見到沉船,立即開始搭建。
可是這時候,王珂忽然感覺到自己心中有些沒底,他準備今晚就找溫教授。
談談谷茂林的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