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啥東西啊米湯嗎怎么這個顏色”司星準問道。
李君閣說道“這可是好東西啊,離開的時候我建議你們什么都別帶,這玩意兒卻是能背多少背多少,碧峰山的烏金血米,滋養氣血的圣品啊。”
“烏金血米一定要吃糙米,那層紫黑色的米皮最關鍵,可跟吃白糯米不一樣”
“苗家的米都是現碓現吃,所以在苗寨里每天吃到的都是最新鮮的米。不過我們就沒那福氣了,只能走的時候將米打好帶下去熬粥,或者打成米粉調米湯喝。”
吹著涼爽的山風,倆人舒服得眼睛都瞇縫了,朱朝安對李君閣擺擺手“這個過兩天再說,快去收拾竹雞,我們瞇瞪一會。吃飯的時候再叫我”
李君閣來到廚房后邊,將竹雞收拾出來,剁成食指頭節大小的丁,然后用料酒,火蔥節子,姜片碼味。
然后將發好的竹蓀下到雞湯里,接著去廚房里撈泡姜,泡辣椒。
泡姜要用嫩姜泡出來的,辣椒用二荊條辣椒泡的。
將辣椒切段,泡姜切片,蒜切片,火蔥切段。
鍋中大火把油燒開,將竹雞丁下鍋油炸。
炸到表面焦黃撈起放筲箕里涼著去水汽,待涼后又入鍋炸第二次。
兩次之后,竹雞丁的骨頭都酥脆了,一嚼就滿口焦香。
如果要吃本味,那現在加上椒鹽碟子就可以上桌了,不過朱朝安要吃爆炒的,那還得繼續。
鍋里留點底油,下泡姜泡辣椒少量豆瓣醬炒出紅油,灑一大把花椒,炒香后澆一勺子雞湯,一小碗醪糟水,一點老抽,然后將雞丁倒進去翻炒。
醪糟既有酒味又有甜味,既能去腥又能提鮮,可以不用放料酒和糖了。
翻炒到快收干汁水的時候,加入黃瓜丁和火蔥節子繼續翻炒到熟后出鍋,配菜比竹雞肉多,其實這跟黔州名菜干鍋系列的做法類似。
這香味都飄到樓上去了。
妮媽媽在一邊點菜豆花,笑著對李君閣說道“皮娃,你弄的菜可真香”
李君閣一邊起鍋一邊笑道“這個可不是我的功勞,是這竹雞味道太好了。”
妮媽媽說道“竹雞味甘性溫,是可以補心神的。我們這里都是蒸天麻,燉豬肚,給孕婦吃的,希望她能生出一個聰明的寶寶。同時也是個月子菜。”
李君閣哈哈大笑,說道“那是,其實我們這樣吃浪費了藥效,但是架不住它香啊要沒有這個菜牽著,那倆貨估計現在還在半山腰呢”
這邊收工了,李君閣就看妮媽媽點菜豆腐。
這就是苗家經典特色菜式之一了,豆腐不是像夾川豆花用膽水,也不像豆腐腦是用石膏,而是用的苗家家家都有的酸漿。
先煮豆漿,將磨好的豆漿倒鍋里,加水成一大鍋,然后燒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