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的時候,冬天掏馬蜂窩,將馬蜂惹急了,要不是跳溪里潛水,搞不好就被蟄死了,然后就是一場重感冒,要不是藥師叔,估計同樣也就沒我了”
“七歲的時候,秋收后在梯田那邊玩火,結果把梯田上的稻草垛子點著了,燒了半匹山,那陣仗把公安都驚動了,事后來調查的公安說,要是風向當時一偏的話,我就成烤豬了”
“至于后邊什么到山上扎水渠呀,爬屋頂堵人家煙囪呀,帶著小伙伴進山探險讓家里幾天找不著呀,這樣的事情那就是多得都數不過來了老爸老媽打也打了,罵也罵了,每次犯了事情,拖著我滿村挨家挨戶給人家賠禮道歉,拖著我去跪祠堂跟祖宗認錯,唉”
阿音也嚇著了,拉了拉李君閣的袖子說道“你這哪里是皮啊你這簡直是作死啊后來呢”
李君閣慢慢陷入了回憶“后來,又有一次跪祠堂的時候,一位老人出現在我面前。”
“那是我第一次注意到這個住在祠堂的老人他穿著一條寬大的大布褲子,一件灰色的二布衫子,腳上是一雙解放鞋,銀白的頭發往后梳著,臉膛紅紅的,一看就跟村里人不一樣。”
“我當時不知道那東西就叫氣質,叫儒雅,叫蘊博,我只覺得,這爺爺身上有一種東西,一種全李家溝人都沒有的東西,一種讓人一望而生敬重崇慕的東西”
“他往跪著的我跟前一站,對老爸老媽說道思齊,素芬,剛剛給這孩子批了批八字,要等到十二歲,才能定根。我爸當時就急了,說道他四爺爺啊,這孩子現在都這樣了,等過幾年還得了哇”
四爺爺嘆了口氣,說道這孩子生在山溝溝里頭,可惜了的,如果你們放心,我就替你們管教幾年”
“從此之后,我便跟著四爺爺住進了祠堂,白天跟著他跑山,射箭,到處游玩,晚上聽他講故事。”
“跑山的時候,隨便看到一株花草,一棵野菜,甚至是一塊泥土,一塊石頭,哪怕是天上的云,山間的風,春天的溪流,秋天的雨水,農時節氣,日月星辰,他就能給我講解出名稱,特性,曾經發生過的和它們有關的故事,一大堆的道道”
“在村里見到什么事情,他會給我講風俗的由來,講大家為什么要這樣做,講以前的人們怎么做,又怎么慢慢演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老人家的學識,當真可以用浩如煙海來形容。我對他的欽慕,那真如觀泰山而仰北斗”
“一年過后,我入學了,白天在盤鰲鄉上小學,晚上回祠堂。”
“開學第一天晚上,他找來一本黃紙小書,開始教我三字經。”
“當我第一次學到知某數,識某文的時候,突然升起一種凄惶的感覺,開始嚎啕大哭。”
“四爺爺問我為什么哭,我說我也想要有他那樣的學問,我也想成為他那樣的人”
“四爺爺摸著我的頭說了句孺子可教,然后他告訴我,這門學問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允文允武,可張可馳。它可以從一個繩結開始,慢慢編織出一張巨網,將時間歷史,萬事萬物網羅其中。學得好了,這張網能夠經緯天地。”
“我問他什么叫經,什么叫緯。他告訴我說,古人的書籍文字,都是記錄在一根根竹條上邊的,這一根根記錄文字的竹條,拼到一起,就叫經,而連接這些竹條的牛皮繩,就叫緯。”,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