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完畢,李君閣領著眾人,拉著食材去山腳。
山腳四個大灶一個燉起了大骨湯,海帶絲和蘿卜絲切的細細的,另外三個燒起了開水,一旁的芭蕉葉上摞著一堆的大蒸籠,旁邊是臨時釘起來的操作臺。
周圍插著幾個大火把作為照明。
老媽李君閣開始負責將材料從大袋子里倒進大盆,淋上油,放上調料開始和餡。
二堂嫂和王婆婆開始揪劑子。
哥大學子們開始在林婆婆的指揮教學下做豬兒粑。
這東西看著簡單其實有點小難度,只能捏拍不能搓揉,要做得好看,也得花點功夫。
所以中間也出現不少的問題,智商高手腳笨的不是一個兩個。
一通忙亂后,天色蒙蒙亮了,村子周圍的一些柴山上響起了鞭炮聲,那是各家各戶在祭祖掃墓了。
將大蒸籠放到鍋上不久,村頭路口開始出現人影,這是早早前來準備搭手幫忙的。
鄉親們的地都收歸集團,人人今天心里都覺得空落落的,雖然自家別墅這幾天正在封頂,不是一般的辛苦繁忙,可今天還是不約而同的來到山腳看開秧。
妮媽媽他們也來了,苗漢兩家插秧隊今年是主力,然后就是跟著過來看熱鬧的早起游客。
山上山下開秧都有一套規矩,不過山下已經忘得差不多了,除了祭祀稷神,開秧歌都只剩得一首“扯動的秧子夜夜長,長大的女子想嫁郎。指望著一年無病災喲,娃兒上個好學堂”
其實“開秧門”準確說是從起秧開始,就是將秧苗從苗床上起起來捆扎好算是第一步,后邊放籃子里移入稻田插秧只是后續。
不過今年水稻旱育秧技術取得成功,這前半套就沒了。
也算是一種與時俱進。
李家溝集團總裁李君閣先生德高望重,這祭祀稷神的活當然得他來。
藥師叔過來選定方位,李君閣將豬頭臘肉供上,香紙燒完,鞠了三個躬再直起身來,堂堂大總裁就不知道后續了。
好在山上的開秧歌還剩得多,妮媽媽她們清亮的歌聲隨即響起,倒也惹來滿堂彩。
然后就見林昭和吳志剛開著皮卡過來了,車上都是一塊塊的塑膠秧床,上面是壯實的稻苗。
李君閣叫過粽粑,兩人一人一邊抓著一口大蒸籠的提手,高喝一聲“開嘍”
蒸汽彌漫中,一格大蒸格被拎到了操作臺上,打開籠蓋,一個個白生生胖乎乎的豬兒粑站在里邊。
鞭炮歡呼與掌聲同時響起,李家溝新一年的春播,開始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