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七章朱鹮
日本人有嚴重的朱鹮情節。
因為這鳥的的拉丁學名叫做“nionianion”,直譯就是“日本的日本”,以國名命名鳥名,就跟英語里瓷器和中國,秦的關系差不多,足以看出它與日本的淵源。
在十九世紀,依照發現地命名是當時的國際慣例,當時中國尚處于閉關鎖國階段,而作為東方的鳥類,朱鹮首先在日本被西方人的視野,才有了這個拉丁學名。
在日本最古老的史書日本書紀中有這樣的文字“將綏靖天皇葬于倭國桃花鳥田丘上陵”
“將垂仁天皇葬于身狹桃花鳥坡”
“將宣化天皇葬于大倭國桃花鳥坡上陵”。
“桃花鳥”就是朱鹮在日本的別稱,三個日本天皇都葬于以朱鹮命名的墓地中,這些皇家陵園就是朱鹮的棲息地。
朱鹮的羽毛則被做成各種日本武器或儀式用具,比如朱鹮箭羽,是當時日本貴族的愛物。
日本天皇加冕時要也用朱鹮的第一根翅羽作為飾品。
此外,在供奉日本天皇始祖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每二十年要舉行的一次遷宮儀典中,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給鎮宮中之寶“須我流橫刀”的刀柄上,纏綁兩枚羽根粗壯,長度五寸以上,寬度一寸一分以上的色澤鮮明左右對稱的朱鹮羽毛。
然而,這家伙很不給日本人面子,盡管日本采取了不遺余力的保護措施,朱鹮的數量和分布狀況還是迅速惡化。
日本人對拯救朱鹮幾乎絕望了,最后被迫將野外僅存的二十多只朱鹮抓進籠子里實施“緊急搶救”。
然而并不成功,野生朱鹮不能適應人工環境,一只接一只的相繼死去。
日本人著急壞了,從六幾年開始就有政治家通過私人關系寫信給中科院,希望中國關注野生朱鹮的情況,不要重蹈他們的覆轍。
七二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環境廳立刻向中國國務院環境委員會正式提出在中國尋找野生朱鹮的請求。
然而當時中國林業部、中科院給國務院的答復是從六四年之后,中國就再也沒有任何朱鹮的消息了。
日本人不死心,在他們的一再督促下,七八年,受國務院委托,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受命組成專家考察組,正式拉開了在中國境內尋覓野生朱鹮的序幕。
中國這一找就是三年,無果。
就在大家都認為野生朱鹮已經滅絕的時候,八一年五月,中國科學院的鳥類學家終于在陜州省姚家溝發現了七只野生朱鹮
這個消息讓兩國都興奮不已。當年就達成協議,成立保護站。
日本環境廳、日本國際協力機構、日本鳥類保護聯盟等組織通過合作方式向陜西州捐贈從望遠鏡到孵化器等保護設備和資金,幫助陜州省修建朱鹮飼養救護中心,修建朱鹮食物養殖設施,極大地緩解了朱鹮保護經費不足和設備短缺的局面。
經過十七年的辛勤繁育,中國朱鹮種群得到了一定的擴大。在九八年的時候,中國政府贈送了日本一對朱鹮,之后日本每年都向我國朱鹮保護政府合作經費。
就如同熊貓外交一樣,在日本提到朱鹮,一般都是外交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