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和所有的戰士一起摸爬滾打,大家都在一個鍋里吃同樣的食物,目的就是建立認同感。
他還給大家講述幾次成功襲殺后金軍的故事,目的是讓大家不要對游擊戰產生恐懼。
細節決定成敗,戰士們的情緒、裝備、戰場的選擇等等都是能否打勝仗的前提,是否熟悉地形說不定就是遭遇意外時保命的良方。
已知后金軍要來攻打永平府,黃漢準備好了。他帶的小小隊伍沒有確定目標,不需要守衛一地也用不著攻克什么堡壘。
五十四游騎就是為了殺人而殺人,根本無需管在何時何地,只要確認能戰且能勝就會果斷出手,這樣的隊伍自然防不勝防。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就是這個道理,北直隸何其大也,后金軍怎么可能面面俱到?黃漢這一支人馬會如同盯著獵物的狼群,隨時會撲出來把落單的獵物撕成碎片。
憨子喜歡跟別人切磋武藝,他的投槍水平得到了所有人公認,明軍里有幾個也是慣用投槍不會射箭的兵丁,他們都跟著憨子勤練投射。
王展鵬武藝出眾,雖然騎戰差強人意但是步戰已經是除了憨子以外的第一高手,假以時日他一定能夠做到騎戰步戰全能。
這小子的武器是一柄重十余斤的鬼頭大刀,由于發現飛刀破甲很不理想,他現也在改練飛斧和投槍,戰斗技能貌似模仿憨子。
黃漢看上了王展鵬的武力值,讓他跟在身邊做親隨,給了他伍長待遇。這小子剛來不久就得到上官賞識更加勤練不已。
親歷實戰的楊漢威、黃四方做到了在疾馳的戰馬上挽弓搭箭射中建奴,又沖上去槍刺、刀砍面對面襲殺建奴得到了斬首功。
這兩個九里臺村的會家子現如今已經是一個合格的騎兵戰士,他倆雖然被提拔為小旗官,可惜黃家騎兵太少,他們的小旗根本達不到十個人,現在兩人手下各有四個弟兄。
楊、黃二人有了戰場經歷,更加明白了訓練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硬道理,他們每天都會帶著麾下騎馬在溝溝坎坎奔馳,苦練劈砍、槍刺、速射等等科目。
正月初二,在外哨探的宋鵬飛、王展鵬和楊國恩小旗一行七人回到營地,他們比較興奮,因為他們發現后金軍果然往永平府壓了過來。
永平府的防務豈是小小總旗官黃漢有能力干預,如果歷史沒有走樣那座大城會被建奴一鼓而下。
但是黃漢的戰機來了,在老家打游擊面對敵人背對鄉親們天生具備天時、地利、人和,后金軍攻擊永平府之時,黃漢帶著游騎兵在他們背后挑一個目標下手,先打一個便宜仗再說。
畢竟這里有三十騎兵才跟著自己幾天時間而已,打一個小小的殲滅戰一定能夠加強這些人追隨黃家的信心。
黃漢帶著人馬出發了,還是采取守株待兔的蠢辦法,在離永平府城東十五里的一段經過山坳的官道設伏,發現過路的后金軍太多就繼續埋伏,有了幾人或者十幾人的后金軍通過時就不會跟他們客氣了。
小山包上是宋鵬飛帶著兩個機靈的明軍在瞭望,發現敵情他會用手語傳達,約定的手語簡單易學,能夠簡單告知敵軍距離和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