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包后還有王展鵬帶著三人等著接受宋鵬飛傳達的情報,然后就可以傳達到黃漢所在位置。
麾下有了十九位可以使用弓箭遠程攻擊的騎兵還有八個使用投擲兵器的戰士,黃漢對再次打伏擊戰充滿信心。
家丁戰士已經有了一次成功全殲建奴的實戰經歷,在伏擊點談笑自如。
明軍騎兵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打法,一臉嚴肅滿心忐忑。
剛剛陸續過去了兩個牛錄后金軍,運氣來了,在山包上瞭望的宋鵬飛傳來敵軍低于十人,五里內沒有后續敵軍的消息。
黃漢立刻命令戰士們火速運動到位,自己也拿起弓箭倚在一顆大樹旁準備射殺來敵,能夠熟練發動遠程攻擊的家丁和明軍除了參加傳遞消息的幾人,余下二十二人都下馬隱蔽在林子里準備讓敵人變成刺猬。
留下沒有騎戰技能的黃春生等四人管理馬匹,余下的十八位騎兵戰士都在離黃漢一百二十步距離的地方嚴陣以待,他們發現敵人出現就會迎著敵軍發動沖鋒。
而這時的后金軍應該被箭矢、投槍驀然襲擊打得暈頭轉向,再被明軍面對面沖鋒拾遺補漏,估計要得到逃跑的機會微乎其微。
其實黃漢的布置有些小題大做了,宋鵬飛傳達了低于十個后金軍可以發動攻擊的信號很準確,可是大家沒想到敵人僅僅只有三個建奴,而且三個建奴是在追趕走在前面的牛錄,根本沒有做出防備。
后金軍這段時間都發了大財,不僅僅物資富余,戰馬也繳獲了不老少。
這三個建奴都是一人雙馬奔馳而來,根本沒想到剛剛有大軍過去的官道上會面臨危險。
為了保證發動襲擊的突然性,黃漢嚴格規定了唯有等到自己射出羽箭,聽見箭矢上的鳴鏑聲其他人才可以進行攻擊。
鳴鏑就是響箭,它射出時箭頭能發出響聲。最初是匈奴人使用的信號箭的一種。
當建奴走過黃漢隱蔽地點之時,黃漢對準一個馬甲后背勁射,鳴鏑聲凄厲,隨后裂帛聲驟響十幾支羽箭破空。
突遭變故的三個建奴連基本動作都沒來得及做出,后背立刻就被狠狠地釘入幾支羽箭,甚至還有兩支投槍插入身體。
埋伏的明軍射了、投了三輪,計四十五支羽箭、二十一支投槍飛襲建奴,命中率有一半,三個建奴縱然沒有變成刺猬也不遠矣!
還好所有的明軍都知道馬匹寶貴最好能夠繳獲,盡可能對準建奴身體下死手,即便如此還有兩匹馬受傷了,其中一匹貌似傷得不輕。
準備發動沖擊用冷兵器跟建奴對砍的戰士們都比較郁悶,因為他們聽見鳴鏑聲即刻發動時間雖然恰到好處,可惜遺憾的是只攔住了幾匹戰馬,馬上都不存在敵人。
不到一息戰斗結束,所有的明軍都覺得不過癮,一個個信心滿滿要求再接再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