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劉之綸這路兵馬的結局很搞笑,只有八百披甲人的范文程派兵主動攻擊有八營人馬還剩下一萬余人的劉之綸部,并且取得擊潰兩營的戰果。
這下子把本來就畏敵如虎的明軍嚇著了,劉之綸已經做不到命令麾下不顧一切攻擊遵化,余下的人馬磨磨蹭蹭了幾天形勢完全變了。
正紅旗人馬來了萬余救援遵化,旗主代善親自領兵,最后劉之綸的八營只逃走了一營,劉之綸戰死在崇禎三年正月二十二日。
現在局勢的發展跟歷史別無二致,劉之綸帶領著人馬處處碰壁,而眾正盈朝痛恨這個異類,紛紛上書彈劾劉之綸嘩眾取寵,出京師后畏敵不前至今都沒有跟后金軍交戰。
劉之綸有苦難言,只能帶著麾下人馬往遵化方向進兵,他其實心里早就對不作為的袞袞諸公失望透頂,知道自己前途渺茫,只想著以死報國留個忠義千秋。
后金軍一直在密切注意大明軍隊調度,劉之綸的兩萬多人出京師當然被注意,可是出來沒幾天兩萬六千多人就跑了一多半,如今只有萬把人。
紅歹是得到了這支部隊的情報后嗤之以鼻,認為明國居然讓一個從未有過帶兵經驗的文官臨時招募兵丁,緊接著就出戰太過兒戲。
其實崇禎皇帝只不過十八九歲,在有些大事的處理上確實有兒戲之嫌疑。作為皇帝,崇禎的水平確實應該比不上紅歹是。
一直在野外行軍的劉之綸部之所以沒有被后金軍干掉,是因為紅歹是壓根兒瞧不起劉之綸,更加瞧不上那些乞丐兵,不愿意放棄到處搶劫的大好機會,舍不得浪費寶貴的發財時間來打這支花子軍。
歷史上是劉之綸趕去遵化找打才被打掉了。現在劉之綸帶著一萬余人馬正走在找打的路上。
由于集中了鐵甲,跟隨黃漢來到京師的五十六騎不但一人雙馬,還有四十五人擁有全套鐵甲裝備,十一人也有皮甲加棉甲的組合,所有人都有帶面甲防護的頭盔。
黃漢現在身上穿的是給父親裝備的山文甲,黃沂州堅決要求兒子穿上這件堅固而且重量比一般鐵甲少十斤左右的好東西。
黃沂州認為守山口還不知道會不會等來后金軍來攻打,大家應該把最好的防護給隨時都有可能遭遇后金軍不得不進行面對面搏殺的騎兵兄弟。
畢竟敵人來攻打避難所,他們只能選擇往山口拋射羽箭進行遠程攻擊,距離超過了八十步,箭矢的殺傷力及其有限,守山口的明軍有了棉甲和棉面甲防護足矣。
黃漢認為父親的分析有道理,他不再推辭,坦然接受了集中使用鐵甲。
鄭國昌也知道戰士們的裝備尤其重要,他在進入京城之前不僅僅把自己的山文甲脫下來,還讓四個家丁也把鐵甲脫下來交給黃漢。
鄭國昌知道他已經來到京師,安全問題有保障,根本用不著盔甲提供防護。再說京城里的物資何其多也,以他的權勢區區鎧甲弄到手幾十副肯定不是大問題。
因為多了這五副鎧甲,因此黃漢全鐵甲的人數已經高達四十五人。
————
謝謝好友鳳凰不一定是女的、戰榊衛、無邊夜幕、等等每天都來投票支持,謝謝!請投票的書友留言,老閑會回復表達謝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