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昌只知道黃漢送他到達京師就回去了,之后會發生什么一無所知。
但是他通過盤問劉之綸派來的人后,確認是走在回家路上的黃漢加入了劉之綸的隊伍,并且在黃漢的提議下全軍奔襲遵化取得大勝。
鄭國昌了解到前因后果后老懷大慰,那段佳話以后還有誰敢質疑?他慧眼識珠已經是板上釘釘,圣天子也會褒獎啊!
于是乎他跟好友大談了足一個時辰,連黃漢父子的家世以及體貌特征都講得明明白白,并且請好友多多提攜后生晚輩。
所以梁廷棟應該是大明朝堂上為數不多熟知黃漢父子的大臣。
皇帝開口詢問,梁廷棟的回答當然得體又有料。
他把遵化之戰的形勢描述得入木三分,把黃漢被劉之綸看上竭力邀請他帶著鐵甲家丁加入隊伍的故事講得如同劉玄德三顧茅廬請諸葛亮。
崇禎很滿意這位新官上任的兵部尚書,趁著心情好,好好夸獎了梁廷棟幾句。
遵化大捷來得太及時,大明朝廷急需一個勝利振奮人心,在皇帝的暗示下,在兵部的推動下,京師城內街談巷議都是遵化大捷。
梁廷棟為了更加具備說服力,居然把一千多建奴首級擺放在兵部大堂門前示眾,效果好得出奇,京師的老百姓如同趕廟會般涌向兵部衙門前大街,親眼看到了一顆顆首級的升斗小民大呼痛快。
朝廷邸報也濃墨重彩描述了這空前的大勝,還旗幟鮮明指出得此大勝的關鍵所在是圣天子慧眼識英才,破格提拔劉之綸真的是偉大、光榮、正確的決定。
接下來大明開始時來運轉,后金軍圍攻撫寧縣城幾天居然鎩羽而歸,堅守撫寧不失的援兵營就是剛剛立下攻取遵化首功的黃漢所在部隊,由此可見這一支隊伍是大明為數不多的強軍勁旅啊!
于是乎,歷史上堅守撫寧立功的參將黃維正沒有如歷史般被忽略,他的援兵營直接升級為奇兵營,他終于得到提拔升一級,由從二品參將變成了正二品副將也就是現代人理解的副總兵。
明朝的軍制很奇怪,武將之間基本上沒有隸屬關系。
九邊的營兵高級將領包括總兵、副總兵、參將、游擊所直轄的兵馬,即正兵、奇兵、援兵和游兵,其實貌似官職最大的總兵官根本指揮不動除了歸自己直轄的正兵營以外的其他營伍。
而且大明一營的人馬不是以主將官銜來決定人數,正兵營、奇兵營、援兵營和游兵營的足額人馬數量大多數都在三千至五千上下。
根本不是現代人理解的一個軍肯定不會少于兩個師,一個師怎么著也得有三個以上的團……
建奴入寇京師,趕到的總兵官和副將、參將、游擊恐怕不會少于幾十,可是指揮調度反而都是文官在進行,由此可見一斑。
如此搞法有可能是朝廷對武人的戒心極重的緣故,防微杜漸,總兵官只是名義上可以節制副將、參將、游擊等等下級武將。
————
新書盼支持,弱弱的問一句書友們,要一些推薦票可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