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軍”成功奪取兩個鎮城,繳獲了不少物資和兩三萬石糧食,這些都是后金軍搜刮而來準備帶回遼東的戰利品。
兩次里應外合,“紅旗軍”騎士沒有人陣亡,二十幾人受傷了,沒有重傷員,護院和義民有幾十人死于亂戰,這完全是他們沒有盔甲防護的原因。
兩戰計斬殺建奴白甲兵三員外加拔什庫巴牙喇一員,斬殺披甲人三十五,襲殺韃子百夫長一員,韃子兵五十六,還有一百余旗丁和包衣奴才一并被梟首。
蒙古韃子發現風吹草動跑得真快,“紅旗軍”行動已經足夠迅速還是給跑了十騎左右沒能夠全殲他們。
怪不得草原民族禍害了漢人上千年,漢人多次進行征討都是打蛇不死,究其原因就是漢人完全打得過他們,但是真的做不到斬草除根,這幫小子如果跑散在大草原,根本沒辦法聚殲。
得到了小二百斬獲足以報功一次,鄭國昌樂滋滋寫了捷報派遣家丁帶著人馬疾馳京師,其余幾路明軍人馬還沒見動靜,他就唾手小得二百斬獲,當然尤其露臉。
梁廷棟見到了好友的捷報也相當開心,鄭國昌得以帶兵收復永平府,乃是他竭力舉薦,有了功勞他當然面上有光。
圣天子見到了捷報自然高興,前幾天剛剛再得遵化捷報,雖然斬獲不多,但是劉之綸和黃漢等等居然甘于冒風險救下了幾千即將被東奴禍害的大明子民,劉之綸竟然陣斬建奴一員白甲兵。
劉之綸由一個小小庶吉士被皇帝破格提拔委以重任,他不僅僅屢立戰功還親手射殺建奴巴牙喇,少年崇禎內心里很得意,覺得自己知人善用,理所當然是一代明君。
這一次鄭國昌這一路人馬率先建功,又是自己給予恩寵“紅旗軍”拔得頭籌,崇禎更加覺得有面子,對黃家父子又加深了印象。
皇帝口諭一定要給首功之臣加官進爵,兵部尚書和內閣合議后,黃沂州得到了從三品東勝左衛指揮同知的虛衘,實授灤州守備,終于邁進了將軍行列。
兵部核準了灤州守備營兵額一千三百六十,依舊是騎兵三步兵七,跟黃漢的永平守備營標準和待遇完全相同。
這一次明確了黃沂州守備營的駐地,就是剛剛光復的開平鎮城。
這完全是黃漢謀劃的結果,在明朝這個時代榛子鎮要比亂糟糟的開平鎮富庶、繁華許多,黃漢拿下了這兩個鎮子,逮捕了許多曾經主動投降后金軍的鄉紳。
經過突擊審訊黃漢發現明末的土豪劣紳真的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他們大多數有宗族的力量,在朝中有人。
被抓捕的鄉紳知道自己投降后金的事實乃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被審訊之時都用不著采取刑訊逼供,這些軟骨頭就如同竹筒倒豆子般交代得徹徹底底。
黃漢得到了他們簽字畫押的供詞后開始故意放水。
于是乎,漢奸的家小開始托關系找門路營救家主,銀子當然花得如流水般。很快他們就發現了“紅旗軍”隊伍里有一位文官是熟人又是本鄉人,大家無一例外都去找他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