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三日豐潤城外明軍大營迎來了風塵仆仆的白桿兵七千余,秦良玉夫人親自領兵。
這位巾幗英雄去年底接到勤王的旨意,她不等不靠居然拿出家中的私產充作軍餉親自帶著兒子、媳婦、侄子、侄女跋山涉水而來。
秦夫人已經去過了京師,崇禎皇帝感佩她的忠勇于平臺召見她,不僅僅好言好語表示慰問,還賞賜了一些財帛,并賦詩四首表彰她的功勞。
七千余白桿兵雖然衣著不光鮮、身材不高大但是軍容整齊,領兵將領跟大明其他營伍有區別,因為有女將張鳳儀、秦欣怡和將近二百英姿颯爽的女親兵衛隊。
張鳳儀是秦良玉的兒媳婦,是這一次隨同母親秦良玉前來勤王的石柱宣慰使馬祥麟的結發妻子,這夫婦二人都是為末代大明盡忠職守戰死的英烈。
馬祥麟勇力絕倫弓馬嫻熟長相英俊,經常騎白馬單騎沖敵陣,人稱“小馬超”,因為在血戰渾河之時被建奴的流矢射中丟了一目,因此又稱“獨眼馬”。
秦妡怡是秦良玉的胞兄秦邦屏的嫡出幼女,秦邦屏血戰渾河慷慨赴死,幼女秦妡怡從小跟著秦良玉習文練武,秦良玉十分喜愛聰慧的秦妡怡視為己出。
天啟皇帝撫恤血戰渾河的英烈,追贈為國捐軀的秦邦屏都督僉事,子孫世襲,并且與援遼總兵官陳策、童仲揆等人一同立祠祭祀。
秦妡怡無疑是大明根正苗紅的英烈后代,秦良玉一手養大言傳身教十幾年,現如今十八歲的她已經是擁有正四品衛指揮僉事銜的武官,負責秦良玉中軍的保衛工作。
這個女孩子遺傳了秦家體格,長得跟秦良玉一般高,足有一米八,如此個頭的女子在大明可不多見,再加上她家世顯赫,因此婚嫁之事高不成低不就,至今還待字閨中。
秦妡怡武藝出眾騎得烈馬挽得強弓,大有能夠繼承秦良玉衣缽之勢。
她的眼角自然很高,尋常男子斷然瞧不上,有身份、地位的男子又不肯娶一個高自己一頭,能打、能殺卻不會女紅和烹飪的女子為妻。
因此秦妡怡早過了談婚論嫁的年紀至今還沒找到婆家,為此秦良玉都急白了頭發幾許。
秦妡怡卻絲毫不著急,她樂得跟著養母、嫂子和幾個兄長操演士卒,她甚至想今生今世不嫁人,就這樣跟著養母挺好的。
由于黃漢帶領“紅旗軍”在打劫建奴根本沒有駐扎在豐潤城外而是進了開平鎮,他也被特許用不著來鄭國昌的行轅點卯。
因此秦良玉到達的第三天,駐扎在開平鎮的黃漢才接到通知來參加為秦夫人舉辦的接風宴。
宋鵬飛自從有了直領的火器部隊一心撲在訓練上,這一次沒有跟著黃漢迎來送往,黃漢身邊帶著憨子、王展鵬、王志誠、張揚、袁思明、桑羽等等三十個猛士。
一行人來到轅門外就被新鮮事吸引了,一群爺們兒發現了這里居然有幾十一身戎裝的女人侍立。
幾十個大男人不由自主地偷眼瞧英姿颯爽的美女,憨子幾人都嘖嘖稱奇。
憨子小聲道:“漢哥兒,不得了啊!瞧那些白白凈凈的女子,她們怎的也拿著刀槍穿著衣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