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人家鄭主簿的家丁怎么就沒跟著?鄭家四個家丁跟著騎兵出戰多次,已經得了好幾級斬獲。今天又跟著黃將軍出城追擊建奴去了。
你們難道就不想得到軍功上位爭取當上將軍改換門庭?依我看來,日后的‘紅旗軍’前途不可限量,你等弓馬嫻熟裝備精良,還都識字,早日融入‘紅旗軍’應該能夠搏個前程似錦。”
高有謀說了一大堆話,可是八個家丁無動于衷,不甘寂寞的高有謀咬咬牙道:“本官出城去追黃漢大人,想必騎兵們廝殺過后也會有繳獲和戰損需要有人統計,核算軍功是我這個主簿的本職工作。”
八個家丁見自家公子故意以身犯險也不阻撓,依舊齊刷刷地緊跟其后,九個人十八匹馬往“紅旗軍”出城的方向尋了過去。
黃漢雖然沒有在永平城內,但是他也沒有去追擊阿敏。
因為他面臨兩個選擇題,其一自然是往遷安方向追擊逃跑的阿敏,但是黃漢認為還有其二可選,那就是以逸待勞襲殺從灤州敗逃的圖爾格、納穆泰等等后金軍將領的敗兵。
阿敏和一千余披甲人幾百旗丁沒有經歷血戰逃得輕松,估計保持一騎雙馬還有富余完全做得到,“紅旗軍”騎兵尾隨追擊大有可能在后面吃灰塵,徒勞無功。
而灤州攻防戰按照歷史進程今晚就會有結果,明軍奪城順理成章,建奴敗逃理所當然。
跟歷史唯一不同的就是永平府城提前兩天丟了,從灤州逃出的后金軍未必知道阿敏帶著人馬跑了,他們經過殊死戰斗好不容易殺出明軍包圍圈疾馳百里趕來永平府城之時應該人困馬乏。
此時養精蓄銳的八九百“紅旗軍”騎兵再撲上去一頓胖揍,干死一半后金軍都應該有這個可能性。
因此黃漢帶著人馬不是出了永平府城北門,而是一秒鐘都沒有耽擱,直接穿城而過,跟阿敏敗逃的人馬去向相反。
“紅旗軍”急速殺出了南門運氣好得爆棚,居然追上并且襲殺了三個往灤州方向狂奔的三個信使。
這三騎都是雙馬換乘,原先還在優哉游哉,發現了“紅旗軍”才玩兒命地往南奔逃,可惜被袁思明、桑羽等等幾十個騎術一流的猛人追上斬落馬下,并且從他們懷中搜出了阿敏倉促用印的文書。
文書內容比較簡單,就是命令灤州守軍接到命令即刻整隊北歸,集結地點遷安城。
這完全是因為“紅旗軍”中憨子、袁思明、桑羽等等幾十人擁有爆發力良好的阿拉伯戰馬的緣故,也是因為“紅旗軍”戰士行動足夠迅速的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最重要,這三個信使已然知道灤州被明軍圍攻,為了安全起見,他們不敢火速趕去戰場,想著磨蹭掉一些時間,爭取天色黑下來之時再玩全力沖刺。
這個意外收獲更加堅定了黃漢伏擊灤州敗逃后金軍的信心,為了屏蔽戰場,黃漢命令并且肅清官道附近三十里內的所有活人。
當然不會全部一殺了之,發現漢人老百姓暫時限制他們活動,發現建奴和旗丁直接斬殺。
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使得自己的埋伏讓灤州方向來的后金軍無從得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