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自己量產鳥銃的情況下,只能讓學兵使用保不準就會炸膛的劣質產品訓練。
當然以練習裝填為主,實彈射擊之時不能定裝標準火藥量,裝一半打放安全性還是不成問題,只不過射程達不到八十步,因此訓練時使用的標靶都在三十步左右。
以后的鳥銃都會設計刺刀,現在少年們也是人人擁有刺刀,只不過明軍制式鳥銃上沒有安裝刺刀的位置,只能暫時選擇塞進銃管里壓緊。
少年學兵們除了人人擁有刺刀還配發一柄解首刀,顧名思義這種刀用來割腦袋最是方便。
一百少年學兵沒有給他們配備雜役,他們擁有的二十輛獨輪車都是采取輪值推車制度,黃漢培養少年軍人當然會采取從小事做起的嚴謹態度。
貫徹少年學兵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意識,杜絕老爺作風,讓他們從學著推獨輪車開始、緊接著學習列陣、學習文化,等質量過關的鳥銃裝備部隊,這些少年也應該能夠上陣殺敵了。
今天這些懵懂少年是第一次出現在戰場上,不是讓他們戰斗,而是讓他們見識戰爭的殘酷性,最后打掃戰場之時由他們收割斬獲。
這些被后金軍屠殺后的幸存孤兒從小就參與割人頭、接受民族主義教育、學習文化、學習如何高效地殺人,這些少年在軍隊里混上七八年該是有多么悍勇?
想當年漢武帝取軍中遺孤與各將官子孫統為一軍,號為虎賁軍,恐怕也莫過如此。
初生牛犢不怕虎,面對即將到來的戰斗,少年們沒有人害怕,人人興奮得滿臉通紅一頭大汗,反而是一部分沒有面對面殺敵經驗的步兵有些緊張。
明明知道埋三十斤火藥在亂石堆里引爆會炸得后金軍人仰馬翻,但是有玩炸彈經驗的宋鵬飛沒有在官道上設置炸點。
那是因為有兩個原因,其一就是火藥真的不多了,其二由于不知敵人何時到達炸點,火繩的燃燒時間不太好控制。
在遵化時從劉之綸那里弄到手的火藥由于這段日子加強鳥銃手、抬槍手的實彈射擊次數,如今庫存只有二百來斤,以至于黃漢都沒有采用火藥爆破的模式奪永平府城。
主要原因是黃漢知道只要明軍開始攻城,阿敏十之八九會逃之夭夭,次要原因是為了節省火藥,必須保證抬槍、鳥銃的使用量。
黑火藥用來爆破城池炸一次就不得少于二百斤,這些火藥量足以能夠打放抬槍三四千次。
而且火藥爆破永平府城最少需要炸開外城和翁城兩道城門,這就意味著最少要炸兩次,如果城門洞堵死了,恐怕兩次還未必夠。
為了減少“紅旗軍”對于爆破奪城的依賴性,也是因為手中火藥不足以用來奪取永平府城,還有一個考慮,盡可能減小破壞性,犯不著冒著把永平府城門樓子炸塌的風險來攻打明知敵人即將放棄的城池。
“紅旗軍”采取明軍傳統模式攻擊永平府城,效果好于預期,基本上屬于全須全尾拿下了城池。
現在參與火力覆蓋城頭的鳥銃手和抬槍手又在建奴北逃的路上裝填待發,這些人中有幾十人經歷過幾次實戰,已經不是菜鳥,人人都對即將到來的伏擊戰充滿信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