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不但有很多人喜歡,給它續作或是模仿著寫類似的,還有一群讀者喜歡研究,特別是追求書中的人物。于是所謂“紅學”里頭,就有那么一派,專門考據作者還有書中人物根源的。他們大致的說法就是書中的賈府,就是影射的江南織造府曹家,因為作者曹雪芹的爺爺、爸爸就是做的這個官。后來又流傳出一種說法,說其實紅樓夢寫的是皇族的野史,因為暴露了滿清皇帝的一些私密這才被禁封什么的。這種說法漸漸地有市場,于是乎在原本那些喜歡繁華富貴、專門寫點家長里短兒女情長的仿紅樓體外,又增加了一類他們直接把紅樓夢中的賈府“還原”成清代的曹府,把曹家人作為的主人公,努力轉變曹家命運,讓曹家不但能夠繼續為官,還更進一步地煊赫鼎盛。
這一種類型的吧,有趣還是有趣的,但是要說味道,已經徹底沒了紅樓夢的味道。這是為啥捏因為,如果曹雪芹確實就是紅樓夢作者,而且他真的就是江寧織造府曹家的后代,那么他就真真切切有過少年時代的那么一種富貴優渥的生活,而續作或是仿作的作者們是沒有這樣生活經歷的,于是不管怎么寫,他們都寫不出曹雪芹筆下的富貴味道來。不過話說回來,難道真要親眼所見親身經歷才能把故事寫得真實可信,才能夠感染他人這又不一定。司馬遷也沒看過垓下之戰,一樣精彩動人。所以說,后人不斷考據,不斷創作,千里挑一萬里挑一,總會有非常符合真情實況,值得一看的出來。而就是為了這么一兩本值得看一看得到,就足夠我們這些讀者發揮大無畏的掃雷精神,每天在網絡上尋尋覓覓,“雖千萬雷吾往矣”。
那啥,以上拉拉雜雜一大堆,估計很多人覺得這是在湊字數。不過我親愛的讀者們誒,說這么多其實只是想掏心窩子地跟你們扯一扯,我為啥在刨著h的百萬字大坑同時還要再開一個紅樓的同人。我相信我那些最可愛也最堅定的讀者絕對有耐心看完我的啰嗦,而那些頭一次來到坑邊的跳或不跳不是我能決定的,但如果不跳,我會有點落寞憂桑
我一直覺得,紅樓同人好不好,作者很重要。很多人說高鶚不好,但人家能頂住壓力,這么多年的百二十回紅樓夢流行。其他續作或是改作的人就沒這個水平。而最近,紅學雖然興旺甚至有點異樣地興旺,但真正科班學者或是資深文人寫紅樓續文的基本沒有某劉乃兩不靠的奇葩。我們能看到的,絕對多數都是網絡同人,普遍的年輕人的作者群。然后,問題就來了。
中國歷史五千年,滄海桑田風云變幻,絕對是最近的一百八十年來變化最激烈從上國到東亞病夫,受盡列強屈辱之后,終于重整河山國家復興,一百多年的痛苦后迎來新生,這種獨立和平真的是珍貴非常。不過,站在國家或者說歷史的角度,一百年的時間可能也不算太漫長,而從一個人來說,一百年已經是一生。所以我們這些生在和平時代,成長于國力總體上升階段的年輕人來說,就算可以從史書啊老師啊長輩們那里知道過去的情景,但終究那不是親身經歷,少了一份切膚之感。這個時代的資訊如此發達,在言論等方面又是有史記載相對最為寬松自由的時期,所以年輕人常常聽說了一點東西,就敢隨意地評論,還會堅持認為自己的見解就是正確和高人一籌。又有一些人,大概是出于“隔岸觀景”的心理,總覺得河對岸的風景更漂亮,總覺得古代的生活更美好,一味懷舊,各種頂起“復古”的大帽子;或者是那些自稱喜歡古典文學,喜歡舞文弄墨寫詩寫詞的,但真正看他們的作品吧,既不符合詩詞基本要求的聲調格律,也沒有深刻的含意韻味,只是單純的堆砌詞藻,看著華麗唬人,可到了真正行家里手面前就只能貽笑大方了。
以上這些呢,都可以歸為一類“年少無知”。不過還有一種,相對可能更老成、沉穩的,他們自己經歷了一些,對人情世故有所了解,能夠看到所謂“花無百日紅”,盛世其實總是藏著很多危機,理想跟現實也總是有著諸多差距,這種時候不免心生迷茫,甚至為現實生出一種悲涼感傷的情緒。如果在這樣的時候看古代人寫的東西,往往能夠深入挖掘文辭內里的深意,觸發各種感慨;而要是那些啊作品之類,作者或人物的經歷和情感跟自己有那么一點相似,就非常容易感同身受,于是感慨之情就更深這種心思的契合,跟當下現實當然會有不合拍,加上“穿越”如此流行,一旦鉆了牛角尖,下意識地就會有一口氣跑回古代的想法冒出來。而這種情況,往往是年輕人自己沒把心態調整好,或是看問題看得偏頗不能全面,又或者是試圖用最簡單的方法躲開壓力回避問題等到時過境遷,回過頭來看看,也會覺得自己的想法其實挺可笑。這就像是南柯太守的黃粱夢,又像是石頭記里的金陵十二釵,就算經歷了那些錦繡繁華,最后也變成了過眼云煙,終究還是要回歸到最現實的當下生活里面。那些年輕時代的想法,最后的價值好像也就是逗人一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