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氏只管摟著她胳膊,笑道“嫂子知道我們,我也只能在嫂子跟前說。雖然家里一直有老太太庇護,但大爺待我的好才是這一輩子最大福分。”
王夫人忍不住嘆氣,也拿胳膊環住她,道“你曉得這一點,就是有福氣的。我是沒受過婆婆罪的,你大阿哥待我也沒得說,真論起來比你還強些。也就是為的這個,我實在不樂意見哪一個孩子受了委屈。都說女子不易,做長輩的若為了一點小心思就為難人,自己落了下乘不說,連孩子們的修身齊家也一道兒打擾了,真個百害而無一利。”
洪氏笑道“可見,大嫂子的兒媳婦是頂有福的。我現正有一件事情求大嫂子,也是看嫂子與我做個榜樣。”
王夫人好奇,問“什么事”
洪氏道“便是后天忠獻伯府上的喜事。我求大嫂子到時把林丫頭在身邊帶著。”
王夫人一愣,急問“怎么那天你竟不去可是出了什么事”
洪氏忙道“并沒有的事。嫂子放心。只是我到底是客,不比大嫂子是半個主家,凡事好照應些,也能更多見識些人物場面。再一個就是我家大爺跟林伯伯總算換了信物,雖說彼此都是至親,外人跟前好歹也避一避嫌,對林丫頭的聲名也有益。”
王夫人笑道“你說我兒媳婦有福,我看你家兩個小子才是最福的。罷啦罷啦,算我成全你做個一等一的好婆婆,這事兒我應下。你只記得多送一份禮到我娘家便是。”
兩人又說笑一陣,外面有婆子來請示晝飯。王夫人就請洪氏在屋里看著姑娘們玩耍,自己往廚下去了。后面一切照常,又有王夫人往各個院里傳話,吩咐收攏歸拾東西,預備午后返回青塘尚書府的車轎儀仗執事。這邊章太夫人抹牌抹得盡興,與幾個老姊妹一道兒吃了飯方回來歇晝,待歇好了起來,這邊下山回府的一應事物也都已置備整齊,章太夫人便帶一眾浩浩蕩蕩回府。也不贅述。
作者有話要說說明一下,曹姑娘曹雅婧的生母,是黃家的庶出女兒,學名跟著兄長為“黃并”幸、平、年、并為同一部首,因是女子,稱呼“并娘”,在家時的乳名為“阿鸞”。
黃并娘的生母是良家出身的妾,是章太夫人與丈夫黃芥在西北流放的末兩年,章太夫人給丈夫聘的良妾。其時章太夫人經過流放、喪女,加上生育了幼子,身體康健不足;又因為流放數年,生活穩定并且相對寬裕,納妾不再構成負擔,所以聘來照顧黃芥起居。
黃芥和章太夫人流放時,把長子黃幸寄養在章家,次子黃平和兩個年長的女兒帶在身邊,結果女兒都在流放的頭兩年因病夭折,只保下了次子。黃平作為自幼跟隨父母生活的“長子”,實際經歷了兩個姐姐病逝,幼弟初生母親多病父親納妾一系列事情,因此對“庶出”非常介意。而作為幼子的黃年,記事的時候流放已經結束,他跟養在母親身邊的幼妹關系是融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