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臘月二十三祭灶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
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
不過,在蘇州的葛家是沒有的家里只有煤球爐,沒有土灶也,然老家是有的。
葛思嵐在灶間剝土豆,她手掌心的土豆個頭其大,賣相極佳,最重要的是土豆沒有一絲泥土,如同用水洗過一般
可事實上她沒洗過,是空間出產的土豆,這空間不大,卻極有靈性,農作物成熟之后,會自動收割,存入半空那無限大的空間里,但如果葛思嵐想吃半成熟的,或是未成熟的作物,那就得自己動手了。
這樣大的土豆,有兩個就能炒成一大盤土豆絲兒。
葛思嵐剝好皮,洗過之后,就開始切絲,經過幾世的鍛煉,葛思嵐灶間的手藝十分不錯。
快近中午時。
少年的聲音在門外響起“姐姐,開門。”
“嗯,馬上來。”在灶間忙活著午飯的葛思嵐聞言,放下手中的活兒,腳步輕快的跑去打開房門。
見弟弟與爸爸一手一臉的黑灰,身后是一大板車的大小煤球,有了這一車,至少三個月之內夠用了。
坐床上縫嬰兒襁褓的葛媽媽聽到外面的動靜,挺著肚子下了床,拖著棉鞋,出了房門
一臉心疼的瞧著葛思峰,道“累了吧,你去洗洗,你別再搬了,下午讓你姐慢慢搬進灶房。”
“媽,我不累。老師說累活臟活得男生干。”葛思峰咧嘴,露出健康的白牙,哄著母親。
“你姐如何不能干,不是說婦女能頂半邊天嗎”葛媽媽心痛兒子。
“那我男子漢大丈夫不是得頂另半天嗎”葛思峰笑嘻嘻的道。
回到灶間接著忙活的葛思嵐也咧嘴,心底對程珍珍這樣無厘頭的偏心不以為然。
葛成林吩咐了幾句兒子,進了洗手間,快速地洗了手臉,又換下臟舊外褂,穿著舊中山裝,舊軍大衣。
出來時對著灶間忙著中飯的閨女道“阿嵐,爸爸先回辦公室活工作,中午就不回來吃了。”為了外面那一大板車的煤球,他可是打過招呼才出來的。
“好,中飯我送過去。”
“飯與菜都少些。”
“好啦”葛思嵐當然明白,如今不比后世,吃頓好的,就曬到朋友圈,讓熟悉的或是陌生的,都看到,都點贊。
如今,吃頓好的,就得藏著掖著,不能讓街坊鄰居知道。
特別是像葛爸爸這樣的領導層,最好是頓頓吃咸菜,衣服件件打補寸,有些領導為了親民,還會特意在新外套上打上補寸,并且以此為榮神邏輯
這年代,還有令人哭笑不得、又愛又恨的是好男人不肯在婚前發生關系。
從上海回蘇州的那晚,多好的機會啊,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啊
可于守廉將她抱到后座,動手啪啪幾下,打她。
還板著臉說:不許胡鬧
羞得她直想哭,從來沒有這樣丟過臉,恨死他了
不想再理他了
最后,還是被他一巴掌一個甜棗暫時哄住了
他見自己不鬧騰了,就蹦下車,上了駕駛室,就啟動車子,回蘇州,將她留在后座上。
那晚之后,葛思嵐真的不想理他了,暫時不想理他了食古不化的家伙。
其實是葛思嵐有些惱羞成怒的意味,她也不明白為什么自己一世比一世放蕩不羈
一次比一次守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