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筱瑯,出生于1956年12月12日。
父親申玉軒是個文人。
做過畫報社編輯,寫點散文,編點劇本,沒怎么大成名。
母親呢
母親田甜是好看的、精致的,在劇團里工作。
申家是平凡而幸福的三口之家
然,在1957年,發起反右運動之后,一切美好被打破了。
申玉軒被劃成了右派分子
1958年,中共中央對劃定的右派分子按照罪行的輕重作出六種處理勞動教養、監督勞動、留用察看、撤職、降職降級、免于行政處分。
在申玉軒降薪之后,田甜開始對他冷笑,道還有臉花錢
之后,一個镚子也沒給申玉軒留下。
到了1959年饑荒年代田甜開始在外面講他壞話,提出離婚。
這一年,申筱瑯才四歲,她魂穿過來才剛剛三天,她便受不了家里的氛圍,這個媽媽總是吵吵吵哭哭哭,這個爸爸就是沉默沉默沉默
她開始擔心父親不堪自盡,父親死后,那樣自私的媽媽一定會再嫁,到時她就得寄人籬下,如果她不是四歲,而是十四歲,那她也不怕,直接離開家,下鄉去
她不怕下鄉了,她開始喜歡下鄉,那里有深山有密林。
從她過來,申筱瑯就不去托兒所了,她賴在小床上,閉眼吸收丹田內的靈氣團,目前丹田內有兩顆靈氣團。
“囡囡,哪里不舒服嗎”申玉軒溫柔的撫過女兒濃密的頭發,這一點像他,還有微黑的皮膚也像他。
“爸爸,咱們離開這里吧,我喜歡這里”入定中的申筱瑯緩緩睜開眼,她最吸引人的地方,便是這雙眼睛,瞳仁烏黑烏黑的,好像特別聚光似的,她一睜眼,便能吸住對方。
“離開去哪里”申玉軒的聲音很輕,笑容很淺,他深愛的妻子不需要他了,如果不是這三天女兒有些古怪,無緣無故的賴床,總是不愛吃飯,不去托兒所,他
“去香港爸爸,我在托兒所聽小朋友說,有個地方可以直接去香港,那里沒有人欺負爹爹,沒有人笑話我。”
“香港”剛剛解放時,他也不是沒想過,他的叔叔嬸嬸與堂弟就在美國,可他只是個學生,沒有大黃魚,買不到離開的票。之后,他便認識與他一樣獨自一人過活的田甜。
“是的。爸爸,我們去香港吧。”這個右傾比起知青下鄉或是什么黑五類壞分子更可怕幾分。
據悉,從1957年到1978年,全中國抓出五十五萬名右派分子,經過二十年后,活到1978年右派平反的僅有十萬余人。
“你媽媽不會愿意的”申玉軒苦澀地笑,不到三十歲的知識分子,笑出了五十歲的蒼涼與無奈。
申筏瑯壓下想出口的粗話,順著爸爸思路,奶聲奶氣道“爸爸,同意離婚吧。沒了你這個大拖累,沒了我這個小拖油瓶媽媽就不必那么辛苦了。”對,近期,田甜開始罵申玉軒是她的拖累,讓她在劇團受盡奚落
“爸爸,得想一想”從上海到廣州得走一千多近兩千米,他一個人還好,可囡囡才四歲,過了片刻,道“囡囡,要不爸爸先去,到時回來接你走。”他死在外面,也不足惜,可女兒不同。
“爸爸,請您吃肉包,喝牛奶。”話落,申筱瑯從隨身空間取出一個大肉包,與一杯牛奶。
“”申玉軒嚇得失言了,片刻后他從床頭起身打量了下窗口與門,申家三口子住得是亭子間,碎花窗簾、碎花被單,被田甜打理的很溫馨。
“爸爸,三天前,我有了個店鋪,什么多有,不過吃多了,就愛睡覺爸爸,我是小仙女,是不是”申筱瑯還是頭一次,與世界中的親人說起空間的事。
其一是她沒有辦法,她才四歲;其二是申玉軒是個軟弱善良的男人,她是他唯一的血脈,田甜已經不讓他上床睡覺,他沉默著打地鋪睡。
假如,申玉軒出賣她,放棄她,那她可以先放倒他,也絕了這父子之情。
“是,我的小仙女你吃吧,爸爸不餓。”
“你吃,取這個不大累爸爸,我的店鋪里有自行車,咱們騎自行車去吧。”
“爸爸得計劃一下,不能讓別人知道”
“讓媽媽吃你的藥,咱們趁夜悄悄走”還在孜孜不倦的出主意。
“囡囡,你舍得下媽媽”申玉軒悠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