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易家一家子六口都要一起去,這是求生求富貴的行為,那她就不能打包票了,萬一死了一兩個,那她不是要被埋怨嗎也許他們心底還會怨恨她,好死不如賴活著,不是嗎
目前對偷渡者的打擊是異常嚴厲的。凡不經合法手續前往香港者,都被視為“叛國投敵”,抓到就處以收容。而邊防部隊對于偷渡者是最大的障礙。邊防戰士遇到不聽命令的偷渡者可以隨時開槍,許多偷渡者被打死在灘涂上和山里。這種風險極大的逃港風潮,還催生了一個新職業“拉尸行”。
“申姑娘,你放心,我們會想辦法的,去了那邊,換幾個救生圈,想來問題不大。”易母也這樣道。一開始,聽大兒子說起去香港,丈夫是想帶著兩個兒子先去,可是她不同意,這段時間她受夠了,前些年饑荒時,易家有著香港寄來的糧食,沒有餓著,可是這些日子易家人幾乎都是數著大米下鍋,大部分吃的是粗糧與野菜,什么時候過過這種日子。
“那就出發吧。”這般樂觀,到了地方就知道了,什么救生圈、汽車輪胎、泡沫塑料等救生工具都是嚴格控制使用的物品,還有人將多個避孕套吹起來掛在脖子上,聽人說就連乒乓球都成了其中之一。
“筱瑯,那吉普呢”
“我剛剛送還給朋友了。”申筱瑯一言帶過,剛剛遠遠見到他帶著一家子過來,便收入了儲物空間,人多,目標大,不好再開吉普上路。
這一回,比起她與父親那回比較好,一路上查得不是很嚴,約莫是被破四舊牽去了心神,加上申筱瑯自己能開出不少街道證明,她帶著易家人上了火車,轉了幾回,一周后便到了寶安縣。
由于大量外逃,許多村莊都“十室九空”。
申筱瑯花了點口糧,就讓易家人暫時安頓下來。
這路上,大家累壞了,先休息了兩天,之后便分頭出去打聽情況。
這一晚,易父在家里小聲說“先些年,家里的日子還是可以過,也就沒有向這個方向想,唉,聽說在饑荒時期,大量居民逃往香港。甚至于出現了強行沖關的情況。那一回,在寶安縣由東至西百余里長的公路上,外流群眾成群結隊,扶老攜幼,如“大軍南下,來勢洶洶”。這些偷渡者成群結隊,每人持一根4尺多長的木棒。帶頭的偷渡者公開說誰阻撓我們,我們就用木棍和他們搏斗,沖過去,就算開槍也不后退”易父,是一位氣宇軒昂的中年人,同時也是安于現狀的男人,這些年的日子使他更為小心謹慎,他是想帶著妻子女兒再等等看,讓兩兒子先去,到時大哥會想法子的,他從小就聽大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