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人參軍,只有極少人因各種原因或借口幸存了下來。
只有70屆畢業生是最幸運的,除了走后門和前門自愿參軍的,被一刀切,留在了北京的工廠里。
而李君嵐恰恰是70屆畢業生初中畢業生。
當然她是可以再等一年,1971年起陸續恢復了高中。
71、72兩屆初中畢業生中的少數優秀分子分別為110,15成了時代驕子,被選拔升入高中,多數人直接就業。
但,李君嵐是知道的,上了高中的同學們,畢業后也大撥發到郊區農村插隊。
可李君嵐她直接參加了工作。
李父將她送進了北京一家大型機械廠,當了辦公室行政辦事員。
這個時期,行政工資大多不如一線工人,但比較合適李君嵐,她懶散,愛過清閑的日子。
如果不上班,會被街道辦事處的大媽大娘教育,還有可能送去下鄉,不然她還真不想上班呢。
當她對著李母撒嬌說不想上班時,李母拍著她的手背,笑瞇瞇地說“可以啊,你那劉叔叔家的明明與你同年,要不要處一處”
“這個啊,那個啊,還是去上班吧,婦女頂半邊天。”李君嵐臉不紅氣不喘的開始轉變主意。
這一回,她不想早婚,如果可能她還想不婚呢。找的另一半,如果太積極向上,當個賢內助也挺不容易的。好像有點心理陰影。
什么心理陰影
全部是假的,李君嵐上班不過兩個月,就與一個留洋回國的大齡青年看對了眼。
謝中華,1940年出生,他不是資本家或是地主的狗崽子,他是根正苗紅的工人家兒子,他上頭四個姐姐,分別被取名為初春、初夏、初秋、初冬。
家里雙職工,他上學早,是跟著大他三歲的四姐姐一同入學。
1957年下半年就畢業于清華大學機械系,接著被送去了蘇聯留學,畢業后他又去了歐洲游學,直到1963年才回家。
他比較倒霉,回家的時間比較敏感,國內與蘇聯關系過了蜜月期,進入不大融洽的時期
五十年代中期以來,蘇聯逐漸推行霸權主義政策,企圖把中國納入與美國爭霸的軌道,控制中國的內政外交。
如1958年蘇聯要求在中國建立長波電臺和聯合利用職務之便;1960年,蘇聯片面撤走在華的全部專家,撕毀了243個合同書,廢除科技合作項目257個,給中國經濟建設造成巨大損失;同年,蘇聯在新疆挑起邊境沖突事件,中蘇關系惡化。
本來,以謝中華的學歷與知識完全可以進中國研究所,可以參與原子、彈的研究,可惜,就是這一層關系,他被安排進了一家機械廠,還是頂了他父親的班,還不如李君嵐這個初中生呢。
從1963年到1971年,他沒有被隔、離,沒有被下放牛棚,沒有被送去干校改造,其一是他的技術無可替代,其二是他父親與廠長是師徒關系。
當然,任務下來了,廠里也會拉他出來批一批,但大多數是文斗,不會狠斗、武斗。
但是,謝中華還是受到了傷害和打擊,運動一開始,他就受到了冷待,與他正處的好好的對象立馬翻臉,還有他那四位一直待他比自己還好的姐姐,或是主動或是被動的全部與他劃清了界線。
又在父母因為他本人受到審查時,主動離開了家,搬到了機械廠的庫房里睡覺,與父母親劃清界限。
父母親都退休了,快六十歲了,他真的怕他們受到傷害。只有他離開了家,四個姐姐會回娘家照顧家里,不看別的,也得看在錢的份上,父母親每個月的退休工資加一塊有兩百左右呢。
李君嵐踩著自行車約一個小時才到了機械廠,她與廠門口的大叔打了聲招呼,將自行車停到了停廠棚,并上了鎖,將車藍前的空飯盒收入軍綠色的挎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