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上山下鄉,要去支援大西北建設。
還不如二閨女早早就不念書,遲早能當個工人。
付爸爸對大閨女要去那些窮地方當農民,十分心疼。
可見住正房的工會大姐也沒有法子可想,他也只能耷拉著腦袋,但耳朵還是豎著,聽著正房工會大姐家的動靜呢。
付爸爸知道自己是鄉下來的,大字不識幾個,沒有見識,可工會大姐家不同啊,大姐家那位可是大學生呢,可是廠里的工程師呢。
等啊等,見工會大姐家的大小子要去大西北的一個兵團,他立馬讓付雁蘭跟上。
“爸爸,我知道,兵團好,兵團不光發新軍裝,還月月有工資拿的”付雁蘭低低的笑道。在這家里擠了五、六年,太擠了,還是走遠些。
付爸爸連連點頭“閨女就是聰明。”
“爸爸,你這個工作不能長期做,以后我每個月寄二十塊工資回家,你去換個崗位吧。”付雁蘭低聲要求著。
之前,她時不時能用靈池水幫他洗洗五臟,可她離開之后,便沒有那般長年累月的排解。
一年兩年沒事,可是三年五年呢,一定會出事的。一個家里,沒了支撐門戶的男人,總歸是不大好。
“放心,爸爸身體好著呢。”付爸爸不以為然。小兒子才10歲,他哪敢生病大閨女說這事,他明白,比他干得長的,一般都得了病,一開始是咳,大家都說是肺不好。
付雁蘭嘆了聲,起身去找付媽媽說說。最心疼付爸爸的就是付媽媽。
付媽媽正準備做晚飯呢。
“媽,我來幫你。”付雁蘭甜甜的喊一聲。
北方這個小縣城,吃大米的機會并不多,糧站偶爾供應一回,還是糙米;
至于面粉,有三個等級
上等的是精粉,除非國慶春節,糧站基本不供應,中等的富強粉,趕上收成好的年頭,一個月能供應個兩三回,最差的是普通黑粉,加工粗糙,小麥麩皮還雜在里面。
付家的是普通黑粉,不過付媽媽從來不會篩了麩皮吃,她覺得就這樣吃味道還是不錯的,她不知道的是自家大閨女在普通黑粉里加了三分之一的精粉。
“嗯。”付媽媽一臉慈愛的望著大閨女,大閨女撿著她與丈夫的優點長,白皮膚,小圓臉,大眼睛,小鼻子,厚嘴唇,只有個子太高,比他爸還高,費布。
“媽,以后我每個月寄二十塊錢回家,你讓我爸換個崗位吧。”
“嗯,知道。”付媽媽想起那些嘔血的下井工,便心有余悸,立馬應下。
“吃的,別省著。兵團那邊地廣人稀,糧食多,我會想法子寄回家。”
“你自己也要小心些,出入都找個伴,別落單了。”付媽媽吸了吸鼻子,如花似玉的大閨女去那鳥不拉屎的地方,想起來就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