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面色蒼白,但見長子神色郁郁,輕輕咳了兩聲“太子可是為了你兩個弟弟的封地的事兒”
因皇后身體不好,前頭的事情沒精力去打聽雖從前幾個朝代開始就流傳著一句后宮不得干政的話,但是朝堂和后宮從來都沒有辦法斷開得干干凈凈,尤其皇后娘娘出身山陰胡氏,胡氏一族人才濟濟,在朝堂上也頗有分量,所以她想要知道些什么方才出的政令也是不難的,可是做了皇后這么幾十年,有些時候,不必去打聽,自然有人把消息就往她的身邊送了。
“母后身體不好,還是不要為這些事兒操心了。”太子對于皇后娘娘還是真心地孝順的,他也知道,有這個親娘的存在,自己東宮的位子才更加穩當一些,“小十六呢今兒怎么沒有過來”
“他不耐煩聽我念叨秀女們的家世和性情,才跑掉一會兒。”大兒子小兒子,說起來令人頭疼的是皮孩子小的那個,但是皇后心里清楚,小的那個嘴甜心寬,與皇帝倒是親昵的很了。而身為儲君的大兒子,如今的處境才叫不好,“不要帶開話題了。我怎么聽說要給小十六封湘北去”
“小十六的封地倒是不妨事,左右都是我嫡親弟弟,可是母后,小十五的封地絕對不能在蘇北,也不能在與齊地太近的地方。”
“所以你在朝堂上駁了你父皇話”
“兒臣并沒有。兒臣只是勸說父皇聽一聽眾多大臣們的意思。”
“糊涂你怎么不清楚,這本就是你父皇試探提出的,如今你領著臣子反對,反倒是叫他更加不快,要堅持促成這件事了”皇后娘娘自認為還是很了解皇帝的,當然,自從那件事之后,她也明白了,后宮里,了解皇帝的女人多了,只是她們都沒有自己與皇帝共患難的情誼,也沒有高高在上的地位,所以不成氣候。可是這整個后宮里,也就有那么一個意外許貴妃。
“母后,但凡有一個萬一,兒子日后日后就要受他們挾制頗多。”太子委屈地開口,四十多歲的人了,還是一個二把手,他的委屈有誰知道明明差一點,差一點點就是萬人之上了,偏偏做了“一人之下”三十多年這種壓抑感幾乎要把他逼瘋了。
圣人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再熬下去,自己都要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了連嫡子修遠的妻妾都已經懷上了更不要提自己的庶長子已經做父親好多年、庶長女已經嫁出去好多年了。
偶爾,太子會很陰暗地想,父皇的命是不是太硬了,自己沒出生,父皇就沒了親爹娘,然后自己出生后,眼見著父皇的兄弟姐妹一個個的各種死去,只剩下一個年紀最小的弟弟,也就是醇親王叔,可是皇叔也身患隱疾。現在母后的身子也是一日壞過一日了,怎么偏偏父皇精神瞿爍的
“什么日后什么萬一太子,慎言”皇后娘娘喘急了,用力捏了捏帕子,“越是這個時候,你就越是不能急躁。”
“母后”
“這事兒,你不要逆著你父皇了。”皇后一錘定音,表示不想再談。
“母后”
皇后閉眼“扶我躺下吧。”
“是。”
太子退下了,回了東宮。
可是身為皇后嫡兒媳婦兒的太子妃還在侍疾呢。皇后覺得曹氏哪里都好,就是有些小性子,不過回頭想想自己年輕時候因為醋了做的傻事,又覺得曹氏這樣也是可以理解的。
“你也去瞇一會兒吧,本宮這會兒有胡嬤嬤候著呢。”皇后娘娘身邊的胡嬤嬤,是皇后的遠房族妹,因臉上有一塊胎記而被她父母嫌惡,皇后娘娘未出閣的時候就頗為照顧她。后來因為跟著當今圣上起事,東奔西走,也沒來得及與她話別。后來再一見面,得知這個族妹差點被那狠心的父母配了冥婚,于是皇后發了話,叫她進宮來做了個女官。說起此事,這胡嬤嬤一房的人都感慨,這無顏女是走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