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汪家村的人賺錢的模式就是客商買了昆布,需要曬干的自己雇人養殖區人手不足,沒那閑工夫,汪家村等附近半勞力還多的是,曬干過程中,汪家村人拿著“包子孢子”問三更怎么辦,三更說了,大人吩咐既已售出,就概不論了,隨便你們怎么弄。
于是,汪家村的人又有些蠢蠢欲動,覺得可以把昆布也養起來,雖然不如海蠣子的價格賣得高,但是這玩意兒好伺候、又高產、也不愁堆放,即便賣不出去了,自家吃也行
總歸,海通鎮汪家村養殖區的事兒寶玉就基本是全權交給三更和四更了,一二更并沒有因為排在后頭的兩個小弟先得了實際的差事而著急,畢竟他們看來,跟著寶二爺,好處多著呢,不必急于一時。
然后寶玉帶著人常駐淮安,履行他長史的職責了射陽還是得去的,大約就一個月一次罷。
六月,寶玉去海通鎮的時候在射陽縣城看到兩個熟人,跟在他身后的一更和二更也瞧見了,一更揉揉眼睛說“爺,前頭的好像是沈神醫和茯苓小哥呀”
沒錯了,正是當年一出京城就找不到人的江南神醫沈千針師徒。
既是看見了,就沒有不打招呼的道理,畢竟當初寶玉被沈千針刻薄得狠了,拿出人體解剖學狠狠地刺激了一把神醫,也過足了癮,后來兩人倒是不懟不相識,慢慢熟稔起來,也化解了沈千針因為薛家對賈府的遷怒。
一別經年,寶玉長大了,沈千針卻沒怎么變化,還是一副高嶺之花、中年美男子的樣子,大約他有特殊保養方法
寶玉開口將對方邀到自己海通鎮的宅子上坐坐,沈千針點點頭就去了“正好,我都打聽過了,此地的養殖區是一姓賈的大人搞起來的,我琢磨了半天,哦,原來你不叫賈寶玉大名兒叫賈瑛呢,正好,正好,免得我去尋你。”
“沈大夫尋我何事”
“明知故問,不就是海蠣子和昆布的事兒來來來,咱們是說說,這昆布對于大脖子病”
沈千針是純醫學狂人,原本在中原的犄角嘎達呆著呢,聽聞昆布能治大脖子病的事兒,又起了好奇心,遂一路往射陽來了,如今見到寶玉,首先就嘰嘰咕咕說起了一些近日研究試吃昆布的心得,諸如“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之功能”等等。
寶玉聽得眼暈,一更二更聽得頭大,只有茯苓在沈千針背后扛著藥箱無奈嘆氣。
因為固執神醫沈千針執意要當天立刻馬上就去汪家村附近的養殖區看看,而寶玉想著郝老大的腿尚未完全治愈,王御醫老老實實地說他自己能力有限,正骨的事情,需要重新打斷郝老大的腿骨再接上,這樣的技術或許沈千針可以一試。便是對沈有求必應,說走就走,叫一二更收拾東西,中飯也不吃,帶著沈千針去了養殖區。家丁阿九、阿十、十一、十二以及鐵甲禁衛五人隨行。
養殖區如今守夜人的屋子擴建過了,是一個回字型的小院,正屋是寶玉的,三四更也有房間,兩旁的分別是汪小魚兄弟個汪狗兒堂兄弟的房間,除此之外,空房間也還是有的,叫三更四更擠到一處去住就是了,騰出沈千針師徒一間。
多年以后,寶玉回想起這一夜,還是無比慶幸沈千針的頑固小脾氣發作的適時。
陪著沈千針乘著小舟看過了養在礁石壁上的海蠣子,又看過了養在竹筏子上的昆布,沈千針很具有實踐精神地直接上手想要摘一個海蠣子下來不過失敗了,人家粘得特別牢,徒手能摘下來的,大約只有寶玉了,然而畢竟養尊處優多年的寶玉并不打算因為這些許小事動手強掰。
劃船的是汪狗兒,講解的是汪狗蛋,汪狗蛋有眼色,拿起撬海蠣子的小匕首就幫沈千針弄了一個大家伙下來雖然不知道這個沈大夫是什么來歷,但是賈大人對他都這么客氣,想來也是大人物,討好點兒總是沒錯的。
沈千針毫不客氣地就想伸手接過來,汪狗蛋笑嘻嘻地說“小人幫您弄開”
“嗯。”沈千針的嗓子眼兒里發出一聲哼哼,就當做是應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