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說來也是陰差陽錯。
封丘以上,乃是李文淵親帶人巡視過每一處河堤的,又是巡黃河起初的一段,端是質量過硬,除了乞巧節那幾日,潼關大雨,水淹潼關之外,便只有中牟、通許兩處小決堤。
如此一來,倒是有好也有不好。好的便是這一路都沒有州府縣遭遇大決堤;不好的就是,河道里的水沒處泄洪,于是河面越來越高,越是到下游,兩岸河堤的壓力便也越大。
中牟的小決堤發生在今個兒早上,中午便在中牟縣令和當地駐軍的指揮下,將之攔截、分流、堵上了這就是蘭考縣傍晚遇到第一波洪峰;
通許的小決堤發生在今個兒下午,因為那縣令慌了神竟然丟了縣城就跑了,耽擱了治水的時間,故而到了天黑之后,蘭考遭遇的第二波洪峰卻是比第一波要強多了,里頭雜七雜八堵塞河道的雜物也更多了。
須知道,通許在封丘的上游,封丘在蘭考的上游,既然蘭考都受到影響頗大,何況是封丘
李文淵命封丘縣令帶人抵御了第一波洪峰,但是第二波沖下來的時候,河水中雜物太多了,漸漸就淤塞了河道,若是不清理雜物并分流,恐怕河水有四溢漫出的危險。
說起來,封丘比蘭考富裕,當年造河堤的時候,還留下了六個涵洞,封丘的衙役、駐軍和民夫倒是比蘭考的禁衛軍們要省力得多,只需小心翼翼地打開對應位置的涵洞們泄洪即可。
按照蘭考縣令的意思,便是開六個之中的四個涵洞,便可以大致解了河堤將被淹之圍。
問題就出在了涵洞上
誰能想到,這涵洞二十幾年沒用,里頭早已經中空了呢竟然是樣子貨而已,根本經不住百年不遇的高水位高水壓的沖擊
然后
然后,李文淵和賈政他們就被中封空丘的涵縣洞令給坑慘了。
方打開了第一個涵洞的一半,水流沖力何其大,直接把涵洞沖開了,沖開還不算,帶著回旋的水流,竟然起了卷挾之勢諸位能理解接滿水的洗臉臺子突然被打開了排水口么
便是那樣了,奉蘭考縣令命去開涵洞的幾人真是不走運,盡管他們是挑選過的水性好,可是河水破涵洞的千軍萬馬之勢,夾帶著碎石,第一下就拍暈了不少人,再一下就把那些暈乎的給拍到了河底下頭去,當時不遠處緊盯涵洞的封丘縣縣令就傻眼了,他身后的衙役們么直接架起老爺就往高處跑
幸運的是,第一個涵洞在比較偏僻的河堤段,即便水沖過去,也不會淹到縣城中,下方的百姓要逃命還是來得及的。
不幸的是,百姓是基本無傷亡了,但是被沖垮的地方,就在賈政帶人燒水泥的那個小高地附近。涵洞垮掉的時候,李文淵、賈政、兩個主事都在那里,全部給一鍋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