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隊的羊圈就建在河邊老柳樹那里,遠遠的就能聞到沖鼻的膻臊味,羊群不大,總共不到二十只,幾只老羊,剩下的全是當年小羊。
姥爺從圈邊上屋里拿了鞭子和幾塊鹽巴出來,然后打開圈門,吼了一聲,羊群里最高最大的那只就咩一聲站起來,慢慢向圈門走來,這是頭羊,已經活了好多年了,肩高和張興明的身高差不多,脖子上掛著一個銅鈴當,一走路叮鈴當啷的響,其余的羊就會聽著鈴聲跟在它后面。
一般羊群都是用老羊來當頭羊的,和人一樣,歲數大了見的多了性格就穩,不容易出意外。
羊群出了圈,就順著羊圈邊上一條小路往山上走,從幾戶人家的房頭穿過去,就到了半山坡,這邊的山多石少土,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或站或立的散亂堆疊著,羊群就從這些石頭間穿過。
姥爺把鹽巴拿出來,遠遠的扔出去砸在石頭上,羊群就圍上去一陣舔食,這是在人工給羊補鹽,動物和人一樣,缺鹽會生病。
等羊群慢慢的上了山,姥爺就不再趕了,拿出煙袋來坐在石頭上抽煙。頭羊自己找到一處草旺的地方低頭吃草,其它羊們也不亂跑,就圍在頭羊不遠處吃草,不時的咩咩叫幾聲。
從這片山上能俯視整個村子包括南溝,從東面大山里潺潺流下的河水靜靜的閃著光波,彎曲著從村里穿過,河那岸就是小隊的打谷場,有四五戶人家,南溝里流出來的溪水丁字型匯入河里,河兩岸緩緩的展出去,幾十米后就開始抬高,山坡上地里的秧苗比這邊的房頂還高。
坡地過去就是樹林了,都是松樹,一直綿延到遠處,抬頭望去,一道高于一道的山崗在白云下起起伏伏,沒有盡頭。
張興明坐在石頭上,曬著太陽,看著羊吃草,有點昏昏欲睡,哥哥趴在不遠一塊石頭上,拿草棍調戲石下的螞蟻。
突然空中傳來一聲唳鳴,一個黑影從頭上掠過,羊群有點慌亂,小羊咩咩叫著擠到頭羊身邊,頭羊抬起頭望著天空,不安的動著蹄子。
姥爺放下煙袋,拿著鞭子走了過來,站到頭羊邊上,頭羊就穩定了一些,原地轉著小圈,脖子上的鈴當叮當響著。
那是一只雕,飛在高空也看不出大小,在羊群上面繞了幾圈,突然壓下高度,直奔山頭那邊俯沖過去。姥爺把手指伸進嘴里打了個呼哨,片刻,山頭那邊也傳來一聲呼哨,那邊是小隊的牛,也不知道在放牛的是誰。
就聽著山頭那邊牛哞哞的叫起來,聲音很大,夾雜著幾聲雕鳴,接著甩鞭子的聲音和人的罵聲傳過來。
姥爺揮了揮鞭子,引著頭羊向山頭那邊走,張興明和哥哥緊緊的跟在姥爺后面,話說野生的大雕抓個孩子像玩似的。
走了十幾分鐘,轉過一個漫坡,就看見了牛群,已經恢復了平靜,在山根石崖的下面,放牛人蹲在那里,他面前倒著一頭小牛,看樣子是掙扎著想站起來,可是幾次都又摔倒了。
走近了,姥爺喊了一聲“老五啊”那個放牛的站起來轉過身,說“二舅,今天你放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