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光陷在一種興奮當中,點點頭說“懂,先去挖人。”
“你先挖一兩個重要人物,比較知名的,然后再通過他去挖別人,這樣要容易些,而且不會漏掉人才,你在香港那邊準備好了,我就把這臺車送過去。”說著上車,把車開進車庫,出來鎖好大門。
往回走的一路上,郭振光都在興奮的憧憬著美好未來,造車啊,這可不是造個b機,這可是真正的產業,可以延續百年的產業。
“研究所建起來,你還得去冊幾個商標,在香港歐美都要注冊。”
“什么商標”
“汽車牌子啊你產車不要名字啊”
“不是叫中華嗎這個名字就很好啊,大氣,符合身份。”
“中華當然是肯定要注冊的,除了中華再注冊奔馳,寶馬,賓利三個文字商標。圖案的話你在香港找專業人設計一下,咱們商量著定,要美觀,大氣,還得國際化。”
張興明邊說邊掏出紙筆,寫了中華,奔馳,寶馬,賓利四個詞組,撕下來交給郭振光。
什么奔馳寶馬,為啥這么好的名字非得讓給外國人你們就叫平治巴依爾吧,這輩子這兩個詞和你們無關了,張興明在心里惡狠狠的想著。
當時奔馳寶馬先后進入中國市場,因為譯名原因并不討喜,后來92年改了名字以后才被國人所接受,當時這兩個品牌也并沒有馬上在國內注冊,不知道為啥國內就沒人搶注,硬把這么好的名字讓給了人家。
郭振光接過來看了看,塞進隨身皮包里,點點頭說“好吧,回去就辦。”
郭振光是帶著熊熊燃起的創業之火走的,像是又回到了當年的狀態,當年他一無所有,為了成功敢闖敢拼,成功后卻反而沒有了那種一往無前的勇氣。現在,當年的他回來了。
這其中也包括了他對張興明的信賴,從82年到現在,3年來,他跟隨著張興明的腳步從一個資產百多萬的小商人成為年入過億的富豪,內心里對張興明是無比信服的。
中國的汽車工業開始于1953年,長春一汽,56年生產出新中國第一輛汽車,解放卡車。技術來自于東歐和蘇聯。
緊接著,進入復制古董,凍結技術時代,國家不允許創新設計和技術改進,無法理解當時的機械部領導的思維,但外行領導內行是我們由來已久的歷史問題,不懂也得懂。
58年大躍進開始,對國內的生產產生了很大的破壞,但是對于汽車工業,卻是春天來了,因為沒人顧得上管了,偉大的技工們充份發揮了能動務和創造力,躍進輕卡,sh轎車,212越野吉普,全是在這個時期創造出來的,全是咱們自己的設計和創造。
也是在這個時期,咱們的驕傲,紅旗誕生了,58年定型,60年量產。220馬力v8發動機,兩檔變速箱和底盤,全是咱們自己的,沒有借助任何外力。
65年,大紅旗下線,包括外觀設計都是咱們自己的。有興趣的可以找找看看,這臺車,怎么看都是中國的車,不用說,就是這種感覺。
72年,紅旗防彈轎車下線。80大馬力發動機,變速箱,驅動橋,底盤,輪胎,傳動系統,車用空調,全是咱們自己的,真正的自己的。同一時期,韓國才開始發展汽車,開始從rb美國引進技術,像我們80年代一樣,合資。
78年,二汽東風量產,自己研發的。同時期,國產重卡從15噸載量到60噸載量,全部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