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你有熟人是另外一回事,其實大部分改名的副局長都不知道,他哪有這閑心關心這個啊,也就是戶藉科科長同意就行了。
95年以后,改名相對就容易了,權力下放到分局了,各區縣分局就可以變更,相對來說改名的難度小了不是一點,當然,這跟進入微機時代信息聯網也有一定關系。
來到戶藉科,小董直接領著張興明進了科長辦公室。
這個科長正伏在辦公桌上寫著什么,聽見門聲抬頭看過來,說“董啊,啥事”就低下頭接著寫起來,一看就是比較熟了,沒拿小董當外人。
小董把丫蛋的戶口本扔科長桌上,說“給這丫頭改個名。”
科長放下筆,拿起戶口本翻著看“楊智權誰呀這是”抬頭問小董。
然后翻第二篇,第三篇,看了一眼,然后頭一低,仔細看了一眼,扶了扶眼鏡,認真看了一眼,抬頭對小董說“就是改這個吧這個爹媽也是個人物了,孩子這么大了才給起大名啊”看了丫蛋一眼。
小董問張興明“改叫啥”
張興明說“楊彩依,彩色的彩,依靠的依,單人旁一個衣服的衣。”
小董對科長說“聽清沒趕緊弄一下,我還有事呢一會。”馬上又扭頭對張興明說“對了二明,你呆一會唄,我那頭有事要問問你。”
張興明抬手看看時間,點點頭,說“行,來得及。”
科長看向張興明問“董,這誰呀你親戚哪”
小董一拍腦門,說“操,光想事了,忘給你們介紹了。二明。這是祖科長,祖必武,他這個姓太容易占便宜了。祖科,這是張興明,是咱市局的警改顧問,你別看他小,是李局親自聘的。”
祖科長愣了一下,馬上站起來向張興明伸出手,說“啊呀,不好意思,這也沒見過,慢待了慢待了,張顧問。”
張興明伸手和他握了一下,說“祖科你可別當真,那是李局逗我玩的。”
祖科長打了個哈哈,沒接這話,拿起戶口本來,在抽屜里翻了半天,找出一疊沒封皮的戶口本來。
那個年代的戶口本不像現在這樣的活頁,是一個紅色的塑料皮,里面就是訂裝的死頁,是手工填寫的。
祖科長拿著丫蛋家的戶口本,照著內容往新本上填。
那個時候的居民信息和現在也不一樣,沒有身份證啊啥的這些,主要信息只有姓名,曾用名,戶藉地址,上學否,結婚否,工作否,還有成份,就是你是貧下中農還是富農地主。
把不變的內容填好,又問了張興明一遍要改的名字,還讓張興明給寫了一下,然后抄在了戶口本的第三頁上,丫蛋就算是有了自己的大名了。
填完,祖科長從抽屜里拿出印泥和戶藉章來,啪啪一蓋,然后再印上他的科長章,這就齊活了。
小孩子不像大人,在那個啥資料都是手動填寫的年代,一個大人改名涉及的東西和工作量那就海了去了,小孩沒有那么復雜,戶口本一改就沒啥問題了。
拿著新戶口本,小董問“你家搬過來了,戶口遷沒”
張興明說“沒,遷不遷沒事吧”
小董說“那你糧食關系還是在南墳哪,回去買糧啊”
85年雖然各種供應票基本已經退出了市場,糧油買賣也基本上放開了,但是糧本還在,還有供應糧,價錢比市場上的議價糧便宜了不只一點。
張興明說“我媽沒說這事,我也沒問。我回去問問吧。”
小董點點頭,對祖科長說“那我領他們上去了啊祖科,謝謝了啊。”
祖科長擺擺手,和張興明握手告了個別。三個人離開戶藉科往小董辦公室走。
小董在三樓,戶藉科在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