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明三筆兩筆把作業劃拉完,收拾好書包,和那家姐妹一起看電視。
一邊看小姐妹一邊小聲討論著電視劇里的服裝發型還有化妝,那時候國內老百姓還沒有化妝的概念,也買不到化妝品,相當羨慕香港片里的演員能打扮的那么漂亮。
國內的女性在這個時期,抹點雪花膏,擦點萬紫千紅,冬天抹一點蛤蜊油,這就是常規的化妝了,經濟寬裕的家庭還會有胭脂膏,發油和口紅。
80、90年代的追星也和后世不同。
春晚算是當時不多的能看到明星的機會,其他就只能通過電視劇,電影和大眾電影這樣的畫報接觸一下,沒有演唱會,沒有見面會也沒有相關的報道。
國內的磁帶錄像帶基本上全是盜版,上面印的人明星自己都不認識。
“這歌好聽,姐你記一下,我去拿歌本。”那雪飛喊了一聲就瘋了一樣沖了出去,然后一通門響,砰砰砰砰,兩家四道房門被打開又重重的關上。
那雪飛帶著一陣冷風又跑了回來,拿著一個厚厚的日記本還有筆“記著沒記著沒”
那洪飛歪著頭想了一下,開始念歌詞,那雪飛就往本子上寫,張興明看了一眼,厚厚的日記本已經差不多寫完了。
那個時代,幾乎每個女生都有這么一個大本子,上面抄滿了歌詞,男生也有抄的,不過男生在這方面照女生要差一些,沒那么執著。
一首開頭曲,就那么幾分鐘,那洪飛竟然記了個差不多,只錯了三個字,張興明給糾正了一下,他是因為看過歌詞的文字版,本來就有記憶,但是也不一定能全寫出來,在心里給小丫頭贊了一個。
寫好歌詞,那雪飛問“誰唱的呀歌名是啥”
這個那洪飛就記不住了,總共顯示也就二秒鐘,不像歌詞總歸是要唱完。
張興明說“好小子,徐小明唱的。”
那雪飛扭頭問“真的呀”張興明點點頭。
那雪飛一邊寫一邊問“徐小明是誰呀”
張興明撓撓頭,說“香港很有名的一個導演,也唱了很多歌,哪天我給你弄幾本他的磁帶來吧,我車里好像就有一本。”
那雪飛抬頭看著他說“真的行,啥前給我”然后泄氣的一低頭,說“給我磁帶有啥用啊,俺家也沒有錄音機啊。”
張興明指指一邊擺著的錄音機說“這不有嘛,你用就是,要是嫌不方便你就拎你們屋去聽唄。”
那雪飛看了看姐姐,撇了一下嘴,估計那洪飛和她爸媽都不會讓她拿,這玩藝在這個時候還是挺貴的,要差不多一千塊錢呢,她爸一年的工資都不一定夠。
把歌寫好,那雪飛說“這個徐小明的畫片哪能買著啊男的吧唱的真好聽。”
張興明想了想,說“真不知道,應該有,是男的,明天我去幫你找找吧。”
郭家這邊只有小學,賣畫片的就少,這東西初中高中買的多些。
同學們過生日啊,過年啊啥的,都是相好的之間送幾張港臺明生畫片,很普通的那種,有十多公分寬,半米長,印著十幾張照片,普通的三毛錢,精印的五毛錢。
買回來裁成一張一張的,然后夾在書本里,貼在床頭墻上,或是互相送或換。
還有貼紙,后背是粘的,這種人像要小一些,只有郵票那么大,買回來貼就行了,一般女生的書啊本子啊床頭啊都貼的滿滿的。
這就是那個時代的追星族了。
也有些條件好些的,就是收集磁帶,因為那時候港臺明星只要出點名的肯定會出磁帶,雖然大部分是盜版,但運氣好也能買到和正版一模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