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老太太一起驚呼了一聲,連排在前面不太理人的都轉過來仔細的瞅了瞅,這年頭在廠子上班,一個全民工人一個月滿打滿算不到二百塊工資,如果是大集體頂天一百四五,三千塊錢的沖擊力實在是大了點。
李嬸馬上就變成了中心,一群老太太七嘴八舌的圍著說話,反正就是還缺不缺人啊,俺家老小可能干了,還機靈。有沒有對像啊,俺家丫頭那叫水靈啊,還沒處過對像呢之類的,李嬸笑容滿面的應付著,那滿足勁就不用提了。
等排到張興明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二個小時了,領票這東西實在是有點慢,得一戶一戶對,一張一張數,你數好了她再數兩遍,生怕搞錯一張。從街道辦事的到領票的全是老太太,四十歲算年輕的,一邊點票一邊還得嘮點家常,這速度能快起來才怪。
發票是有制度的,這幾口人,是什么成份,幾個工人,幾個孩子,孩子多大,這些條件全得算進去,然后按規定分票點票,并不是一家幾張那么給,有時候還帶零,幾張整聯的,一張半聯,或者單出來幾張,這時候弄差一張就要打架的。
購物票和郵票的形式差不多,一大聯幾十張,有的打著撕剪孔,有的干脆就是大白紙輕印刷回來蓋個紅章,用的時候得拿剪子絞開。
也有例外,像大件,自行車電視啥的票就不是成聯的,是像錢一樣單張的,印刷的也比較精美。
領好了布票肉票,張興明和楊振東再往回走,還得去糧站領糧票。
到糧站的時候就中午了,糧站有兩個廳,大的一個是領票買糧油的大廳,另一個是賣豆漿油條麻花的門面,相當于米站開的早餐店,賣早餐和午餐,食品只有油條麻花和豆漿,生意相當好。
離的老遠就能聞到飄在風中的炸油條的香氣,這個時代的油條和炸油條的油都是用的極好的,聞起來一點也沒有嗆人的油膩味,全是誘人的香氣。
大東摸了摸肚子說“真香,他們這麻花可好吃了,前兩天我爸買了,那種軟麻花,不是硬的,又甜又香,上面還有芝麻呢。”
那時候年節私人家里也會炸麻花,不過炸的是最常見的硬麻花,咬起來嘎崩脆,酥酥的。軟麻花在東北不是很常見,算新鮮玩意兒,吃起來另有一種風味。
張興明聞著油條麻花的香氣也有點饞了,看了看大東說“要不咱倆別回去弄飯了,就在這吃得了,等晚上我再給你做菜吃,行不”
“你養的啥狗啊我姥家也有狗,黑背,那狗老牛了你知道不德國的,杠杠厲害。”大東邊走邊對張興明說,男孩子一般都喜歡狗,說到就興奮起來。
從張興明家到街道辦這邊有兩公里遠,這個時候整個郭堡以電影院為中線,上半部現在大部分都起了樓,下半部還是原來的老平房,一點也沒變樣。
順老澡堂子前面的斜路直接下去,繞過一個公共廁所,一直走就是二十號樓,從二十號樓往下,穿過何強家那片房子就是礦建樓了,也就是張興明原來住的平房這里。
遠遠的就看見街道門口圍著一堆人在那,走近了看,原來是在排隊,一群老頭老太太,就沒有幾個年輕人,全是來領票的,雖然購物票已經漸漸失去了它原來的地位,但大部分老百姓還是非常看重的,因為可以省一點錢,有票和沒票的價錢還是有點差距的。
張興明拉著大東排到后面,惹來幾個老太太驚訝的目光。
一個大媽問張興明“你家大人呢”
張興明說“在市里呢,沒時間來。”
大媽說“戶口本和糧本拿了沒”
張興明說“拿了。”
大媽點點頭,說“來,排我前頭,一會長點眼神,數清楚,出門可就不認了,完了把東西揣好嘍別掉了,別到處跑直接回家,把東西收好再出來玩,聽見沒”
張興明點點頭說“聽見了大媽,謝謝啊,我歲數小,排您后面就行。”
邊上另一個大媽也搭話“加點小心,你爸媽這心真大,這把糧票整丟了可咋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