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兔子——心狠手辣的陰謀家。
三兔子——冰冷無情的殺人狂。
四兔子——見風轉舵的追隨者。
七兔子和八兔子——屈于淫威的幫兇。
九兔子——禍水一樣的紅顏。
十兔子——坐收漁利的老翁。
分析過程中,筆者還用了箭頭、圓圈之類的符號來幫助梳理其中的邏輯。
得出的結論何止三個,隨便挑一挑,三十個都能湊齊。
“嘶……這人是搞刑偵的吧?”
“不像白領,像警察。”
“當代柯南?”
“短短的一首童謠,里面竟然藏了這么多可怕的細節。”
“天吶!他是怎么分析出來的?”
“以前m國留學的時候,寄住在一個老太太家里,她平時為了嚇唬搗蛋的熊孩子,就喜歡講一些壓箱底兒的黑暗童話。據說,上個世紀的童話其實都很血腥,只是大家不懂而已。懂了,就知道怕了。”
“我終于知道什么叫——細思恐極……”
“mothergoose(鵝媽媽童謠),除了這首《兔子之死》外,《莉琪波登拿起斧頭》、《誰殺死了知更鳥》感興趣的話,了解一下?”
“嘖,我一聽這些名字就忍不住手腳發涼,還是算了。”
“……”
議論聲不歇,而試卷的答案也還沒展示完。
苗苗把a4紙翻到背面,以第二種角度的分析,一覽無遺呈現眾人眼前。
相比第一種角度,第二種角度在措辭方式上有炫技的嫌疑,因為通篇采用了問答的形式——
為什么大兔子病了,死的卻是五兔子?
因為大兔子早就死了。
那二兔子又去給誰瞧病呢?
五兔子。
三兔子不是已經去買藥了嗎?為什么大兔子還是會死?
因為它買的是毒藥。
如果三兔子買的是毒藥,那四兔子熬的是什么?
大兔子。
那五兔子是怎么死的?
五兔子沒有死。
那六兔子抬的是誰?
八兔子。因為,七兔子挖坑,把八兔子埋了。
九兔子為什么哭著對十兔子說,五兔子一去不回來?
因為從來沒有過五兔子。
與其說這是一個答案,不如說這是一個故事——鬼故事。
“不寒而栗。”
“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看過這個答案,所有人不得不服。
知道自己輸在哪里,也沒什么好計較的了,陸陸續續起身離開。
苗苗帶著最終進入面試的十個人來到一間單獨的辦公室門前。
“請應聘總經理的五人先進去。”苗苗將門打開,側身做請。
五人魚貫而入,古清也身在其中。
路過苗苗的時候,她看見對方無聲動了動嘴唇,說的是——
加油。
那一刻,古清內心的忐忑奇異般平靜下來。
她深吸口氣,挺直脊背。
大約四十分鐘后,辦公室的門重新打開,進去的五個人都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