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覺點點頭,略一思忖道“先生文章之中有這么一段典故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有了此引述之典,才能引出后面的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之論。學生的問題是,先生用的這個典故出自何處學生遍查書籍,未得此典故記載,請先生給學生解惑。”
方敦孺本來很期待林覺問出什么有深度的問題來,卻不料只是問個典故的出處而已,不免有些失望。不過薛謙的這篇策論自己也讀過不少回,倒是沒注意這個典故的出處。仔細想一想,似乎腦海中沒有搜索到這典故的出處,以自己知識之淵博,這倒是很少見。所以倒也歪著頭看著薛謙,也希望知道答案。
薛謙也似乎沒有意識到林覺會問這個問題出來,他愣了愣忽然大笑道“這么多年了,終于有人問了這個問題出來。當初在科舉考場山,我寫了這篇文章出來,眾人皆說好,卻無一人問我此典出處。沒想到,時隔四十多年,卻是一個少年問了這句。哈哈哈,有趣有趣。”
方敦孺奇怪道“老薛,這有什么好有趣的問你個典故出處而已。”
薛謙笑著指著方敦孺道“你們這些自以為是的人,根本不知道這件事的有趣之處。這個典故其實是我杜撰的,根本就沒有這么個典故。當日考場之上,一來我是要佐證自己的觀點,我說了不算,搬出堯鯀來必是有人信的。二來,我也是想戲弄一下世人。那些稱為文壇泰斗,大儒名士的,個個自詡飽讀詩書,卻根本不知道那典故根本不存在。或許有人覺得可疑,但他們卻不敢問出來,生恐被人譏笑為學識不淵博。哈哈,這件事最好玩最有趣之處便是,明明這是個杜撰之典,卻無人指出來。足見官場文壇虛假之風氣。四十年前如此,四十年后更甚。”
方敦孺驚愕到難以形容,呆呆的看著薛謙翻白眼,那典故居然是杜撰的,而且看起來還是他故意為之,頗有些戲弄世人的意味。
林覺也笑出聲來,這位薛蠻子先生越發的有些可愛。這件事就像是個淘氣的惡作劇的孩子,既希望被人看穿,又擔心被人看穿。而可悲的是,當時那么多的官員大儒名士泰斗,居然無一人指出這件事,還堂而皇之的將其寫入了國朝史略
之中。這可不就是個皇帝的新裝的故事么很多人其實是懷疑的,但他們卻不敢說出來。
薛謙舉杯對著林覺道“來喝一杯,此事在我心頭四十年,今日終于了結了。雖然指出來的不是什么泰斗大儒,只是一個少年而已。但總比永遠無人追究真相,害的我將此事帶到墳墓里去要好。”
“可是你為什么要這么干呢那可是科舉場地,寫文章最忌諱的便是杜撰典故,生造硬套。若是被人指出,你可是名聲掃地,科舉也根本別想得中了。”方敦孺問道。
薛謙哈哈笑道“你個老糊涂,你我倒是中了科舉當了官,然則現在還不是一介布衣之身我們這種人考上科舉和考不上科舉有什么區別么你不覺得戲弄一下天下人很有趣么”
方敦孺愣了愣,旋即也哈哈大笑起來。
林覺喝干了酒,出聲再問道“薛先生,我有個假設的問題。當初在科舉場山,若是有人問你此典出處,你該如何回答”
薛謙仰頭想了想道“我料定他們不會問,因為看得出他們都是草包。他們便是問,我一樣能對付過去。”
林覺微笑道“我若是先生的話,誰來問典故出處,我便四個字回他。”
“哦哪四個字”方敦孺和薛謙同聲問道。
“何須出處”林覺笑道。
“哎呦,這個好。霸氣直接。我怎么沒想到呢哈哈,何須出處老子的文章還用問出處么哈哈哈。”薛謙挑指大贊,大笑不已。
方敦孺瞠目瞪著林覺,心道你跟著他學的也太快了吧,這可是他說話的風格。別的倒是沒什么,你要是敢寫文章杜撰典故,瞧我怎么收拾你。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