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清從前排回過頭來問韓覺“韓覺,情人節怎么辦”
裴清的這句話聽起來很有歧義,讓邊上的人聽了哈哈大笑。
韓覺看著窗外頭也不回道“貓放我工作室合伙人那里了。”
裴清笑呵呵地說“我是問你七夕打算怎么過。”
韓覺翻了個白眼“我又不算單身少女,我過什么七夕。”
華夏的情人節是上元節,那個“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上元節。然而社會發展至今,消費主義擁有重新定義所有節日的能力。其最終目的只有一個消費,讓所有的現代節日都服務于購物。
七夕節自古是單身少女們的節日,是正兒八經的“少女節”,但因為它有個牛郎織女的傳說,帶點浪漫色彩,于是在商家的營銷下,七夕節就漸漸向情人節轉變了畢竟情侶之間的消費能力更為強大。
韓覺前世就不愛過各種節日,更不喜歡在節日里進行消費。因為每到節日,出去街上都是烏泱泱的一片人,吃飯要排很長的隊,看電影的座位十分邊緣。一點都體會不到節日的樂趣。
在他看來,節日的最大作用,就是給一部分膽小鬼一個理由,去找平時不敢找的人說話或見面。
“現在七夕有點不像是少女節了,”坐在韓覺邊上的夏原,扭頭問著韓覺,“咱們這電影成為了消費主義異化傳統節日的打手,你不生氣”
“電影本來就有商品屬性,推銷商品,對商品進行營銷是該有的手段,這又有什么值得生氣的。”韓覺顯得很無所謂“再說了,說好的我只負責電影的創作部分,后續對作品的處理是你們這些制作人的工作,互不干涉。”
韓覺在創作的時候,夏原是真的從沒干涉過他。現在電影拍完了,也剪完了,就真的都交給夏原處理了。而且把電影交給夏原處理,他也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擔心。
夏原問“門票給你朋友沒”
“給了,”韓覺點頭,“都來。”
“那首映的時候起碼能有點星光了。”
“影評人那邊”
“找了一些,另外一些是不請自來的。”夏原說。
本來電影首映,是要叫一些影評人來觀看的。影評人是觀眾觀影的風向標,一個好的影評,有時候能挽救一部電影。夏原他們沒有認識的影評人,就算是貼錢也要請一些不那么嚴苛的影評人來看電影的。但是沒等夏原把這部分預算用完,一些大大小小影評人就在微特上貼了照片,說買到時空戀旅人的門票了。其中更有一些眼光苛刻,嘴毒的影評人。
夏原知道,這是有人花了錢打算來整他們的。
“有誰”裴清問。
夏原報了幾個名字。
裴清知道其中的一兩個,都是給在知名報紙上寫影評的人,經常有人形容他們“特別難搞”,也不知這次怎么就被說動過來了。
然而裴清不怎么慌張“不用怕,好的作品從來自說自話,他們帶節奏也沒用。”
“哎,來者是客,咱們要好客一點。”韓覺擺擺手。
畢竟電影已經拍完了,一切能被理解或誤解的東西,都在那里了。作為一名創作者,面對成千上萬人各種各樣挑剔的聲音,韓覺在前世就已經習慣了。而有些批評也確實能指出不足,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心態就可以放正了。
“嘖嘖嘖,虛偽,”裴清嘖嘖搖頭,“果然你們娛樂圈的人最會交朋友了。”
邊上的宋寅嗷了一嗓子,說他可是真性情。